第175章 闲敲棋子落灯花

都没了

短短三个字,轻描淡写。

池依依以为,陆停舟指的是老家再无亲眷。

京城皆知他是孤儿,没有亲眷也在情理之中。

她不忍揭人痛处,便没再追问。

谁知这三个字底下,竟藏着一桩长达七年的血案。

池依依忽觉心情沉重,扶着桌沿慢慢坐下。

她几乎可以断定,陆停舟的老家就是六盘村——那个发生血案的地方。

门口一声轻响,打断她的思绪。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周氏笑吟吟地带着丫鬟进了屋。

池依依连忙起身相迎。

“走到半道忽然想起,夫君与人谈事的时候,不喜旁人打扰。还是等他回来,晚些时候再把礼物送去为好。”

她随口编了个理由,却见周氏挑眉:“你是他妻子,旁人如何比得。”

她正色道:“你俩刚刚成婚,别什么都依着他,他若哪里做得不好,你得让他知道,别让自己委屈。”

池依依心中一暖,轻笑:“夫君待我很好,我只是不想让他烦心罢了。”

“我懂。”周氏一副过来人的口吻,“刚成亲的小娘子总是抹不开脸,但你俩是夫妻,以后要过一辈子,若刚开始就忍气吞声,以后可怎么得了。”

她的年纪比池依依大上许多,虽名义上是陆停舟的世嫂,看池依依的眼神却如看自家晚辈。

“停舟性子虽拗,却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趁着你们这次回来,他有什么不贴心的地方,你告诉我,我教你怎么对付他。”

池依依温婉一笑:“世嫂的话我记下了,这次来得匆忙,倒是让您费心了。”

周氏毫不在意地摆摆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自从知道你俩成亲,全家都很高兴,可惜我们不便去京城,只能在这儿等你们回来。”

池依依目光一动,她与陆停舟成亲时,段家除了段云开,再无旁人出席。

她那时不知陆停舟的老师是段云开祖父,如今想来,以陆停舟与段家的渊源,段家不说全家出动,怎么也该请长辈出面才是。

她突地想起在段寒山书房外听到的那些话。

段寒山似乎十分了解皇帝的脾气,仿佛一个浸淫官场的老人,对朝廷之事知之甚深。

她记得陆停舟好像提了一句“推行新政”,推行新政是二三十年前的旧事,正因新政的实施才有了大衍现今的繁华。

难道陆停舟的老师曾是官场中人?

池依依试探着道:“京城这些年变化很大,若有闲暇,入京走走也不妨事的。”

周氏不疑有他,在她看来,陆停舟既与池依依成婚,定已将段家来历悉数告知,当下笑道:“我倒是想去,我在京里还有几个手帕交呢,也不知她们如今过得怎样,但你知道,咱们这些老面孔一旦出现在京城,怕是又有一场风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能不去为好。”

池依依含笑应着,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掀起一阵波澜。

听周氏的意思,段家以前就在京城,认识他们的人不少,只是碍于某种原因,他们才搬来偏远的平安城,不再与京城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