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慈幼院(第2页)
最小的孩子只有三个月,最大的孩子也才十三岁。”
说到这,瞿昭昭解释了一下,“慈幼院的孩子满了十三四岁,就会离开慈幼院。由院长和一些好心人介绍工作,又或者自谋生路。”
李筱雅觉得这是正常的,毕竟真正要生存下去,要靠的还是自己。
“男孩子竟少这么多?”问出这话,她就觉得不该。
瞿昭昭眼里满是同情和悲凉。
“嗯,他们之中多数身带残疾。少数男孩子是完好人,其中也有部分是同父母走失的。
女孩子情况要好一些,只有几名有些缺陷。其他都很健康和正常。”
听得李筱雅也是一阵唏嘘,有些事情真不必去深究,深究下去只会觉得人性本恶。
“老夫人,昭昭细细算过了。
只需要买布料和棉花,这样可以省下许多的银子。
那些孩子们虽小,但他们都很能干。
去年的旧冬衣改一改,能重新做出大约两百件的样子。
如果每个孩子备上两件,一件冬衣的成本大概是六十文。棉花二十文一斤,普通的布匹一丈三十文。不过衣裳有大有小,这个数是估的平均数。”
李筱雅示意她继续说。
“除去旧的,尚需要八百四十六件,那就是需要,”瞿昭昭停顿了一下。
不好意思从袖口间拿出几页纸,当着李筱雅的面打开。
“昭昭有些记不住,不过好在全写下来了。”
李筱雅给她投去一个欣赏的眼神。
“昭昭担心会有损耗,所以多预备了四件的材料,那就是八百五十件,一共就是五万一千文,也就是五十一两银子。”
这个数一出,满屋的人都瞪大了眼睛。
就是陆姨娘也轻轻皱了下眉。
瞿昭昭观察到大家的神色,赶紧说,“这已经是最省的了,没有请外人做衣裳,由慈幼院的孩子们自己做。”
其实是她误会了大家的意思。
比如李筱雅,是没想过,瞿昭昭费这么大的力气,需要的只是五十一两银子。
五十多两银子,对于安庆侯府的人来说,真的算不上什么。
对于烂赌的顾谨贵来说,更是不值一提。
这让前段时间吃了许多荔枝糖水的伍星很想抠喉咙。
“昭昭,你确定这个数没错?”
瞿昭昭点头,“老夫人,昭昭知道不是个小数目。”
李筱雅打断她,“你误会了。本夫人的意思是,太少了!”
“这样,这一次本夫人捐赠两百两银子做这批冬衣。每个孩子都换上两件,用最好的棉花和耐磨又好看的布料。
如果你坚持让孩子们自己做,就请一个裁缝去教导一番。”
这下轮到瞿昭昭眼睛圆溜了,“老夫人,您说真的?”
李筱雅笑了下,并未停止她的想法,“本夫人还想再捐一些。”
瞿昭昭激动地攥紧拳头,并且站起身来。
“顾老夫人,已经够了,昭昭代替慈幼院的孩子谢谢您!”
李筱雅拍了拍旁边的位置,把人拉回坐下,“孩子们又不只穿冬天的衣裳,还有春夏秋三季,这些也得做些准备。
冬天快到了,慈幼院要烧柴要做饭,也得取暖,买柴买炭也需要银子。
你不是说,有许多孩子身体不好,肯定还需要看病吃药,这个更要花费不少。
还有,女孩子的月事带可不能马虎。”
瞿昭昭手抖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