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有背景,不怕得罪人(第2页)
他拿起红笔,在“刘永胜”三个字上,划下了一个凌厉果断的叉!
第二天下午三点。
贺铮跟着高琳走进郑仪办公室的时候,没有丝毫初见的拘谨。
他穿着一件半旧的藏青色工装夹克,裤腿上甚至还带着一点在工地沾染的、未曾完全拍干净的灰土痕迹。三十出头的样子,身材挺拔如劲松,面容算不上英俊,但棱角分明,尤其是一双眼睛,始终保持着沉静。
那是一种长期专注于技术、习惯于在复杂工程数据中寻找真相的人所特有的眼神。
“郑书记,贺铮同志到了。”
高琳的声音平稳无波。
郑仪从文件上抬起头。
四目相对。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空气中甚至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审视与衡量。
郑仪的目光,是俯瞰全局、执掌权柄的沉静与压力。
贺铮的眼神,是洞悉本质、追寻真实的纯粹与锐利。
短暂的几秒,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碰撞、试探。
“贺铮同志,坐。”
郑仪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贺铮依言坐下,腰背挺直,没有多余动作,目光坦然迎视着郑仪。
“青山镇那条路,后来修得怎么样?”
郑仪开口,没有绕任何弯子,直指核心。
贺铮的回答同样干脆利落:
“返工后,达到了二级公路标准,能撑十年。”
顿了顿,又补充一句。
“但成本超了5%,因为当初的招投标合同里,偷工减料的余地是预先设计好的。”
郑仪微微眯眼:
“这么肯定?”
“每一车沥青的标号,我都查过。如果按合同上的用料标准施工,根本不可能在预算内完成。”
郑仪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所以,你认为问题出在合同上?”
“合同只是表象。”
贺铮眼神锐利。
“根子在人。”
“哦?”
“招投标流程造假,施工队层层转包,监管形同虚设。”
“这条路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分钱。”
办公室里安静了起来。
郑仪沉默片刻,忽然换了话题:
“听说你是贺副厅长的侄子?”
贺铮眉头微皱:
“是。但这和路没关系。”
“有关系。”
郑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如果让你当交通局长,你是先查清马红军的案子,还是先保证今年扶贫道路按期完工?”
贺铮毫不犹豫:
“同时做。”
“怎么做?”
“查案子要人证物证,现有班底我一个不信,得从省厅调专案组;修路要钱要人,现有班子一个不换,活就干不成。”
“换谁?怎么换?”
“项目上贪过的,一个不留;技术上不行的,调岗培训;肯干事能吃苦的,破格提拔!”
贺铮的声音斩钉截铁。
“局里不敢动的人,我来动;县里压不住的关系,我请省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