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四条人命
王铁柱脚程快,李闻溪追得辛苦,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她直接瘫坐在地上,好一会儿都喘不匀气。
“怪我怪我,走得太快了,贤侄跟不上为何不叫住某呢?”王铁柱有些不好意思,世道不太平,外面不安全,他只顾着快点赶路,以免被有心人盯上,忘了考虑李闻溪的身体了。
人家可是拿笔杆子的文化人,跟他们这些大老粗不一样。
此时正值晌午,钟叔听到动静,连忙放下碗筷,有些惊讶于年节下还有人来:“哟,快进来,外面不太平!”
外面不但流民多了,山匪也多了,活不下去的人,要么逃荒,要么抢劫。
就连义庄这么晦气的地方,也被不少人打过主意。
幸亏有顺子在,不然指着钟叔一个人,老胳膊老腿的,早就不知道被人打劫多少次了。
钟叔与顺子都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过年别人回家团圆,他们两个依然留守义庄,抱团取暖。
李闻溪缓过神,走进了堂屋。
桌上摆着的伙食简单得可怜,只有两小碟咸菜并两碗稀粥,明显顺子那碗要稠上不少。
钟叔见她盯着吃食看,还以为她饿了,忙招呼着:“锅里还有点薄粥,你们要不嫌弃,一起用些吧,我去盛粥!”
顺子则上前一步,拦住了钟叔的动作,他涨红了脸,憋出来一句:“叔,咱们没碗了。”
一直以来,钟叔都是一个人生活,官府给的那点钱都不够过活的,现下又加个顺子,添个人添张嘴,却没有添多少钱,县衙不可能平白养两个仵作,顺子是没有工钱的,完全是钟叔在养他。
两个人的生活很清贫,连只多余的碗都没有,钟叔一时间没想到这一点,此时也有些手足无措。
王铁柱掏出薛丛理给他们备的午食,里面有四只夹肉馒头,纯白面做的,市面上可看不到。
淮安地处偏南,此地不适宜种麦,白面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价格自然更贵。
他掏出自己的那两只,看向李闻溪。
“早上吃得饱,我还不饿呢,这些你们分吃了吧。”家里条件好起来后,薛丛理从来没有亏待过她的嘴,她也乐得做做好事,总不能他们吃肉,钟叔吃咸菜吧。
顺子接了馒头,依然红着脸不抬头,更不敢吃,还是钟叔发了话,他才连忙道了谢,狼吞虎咽地吃了。
王铁柱只吃了一个馒头,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也坐到李闻溪身旁,等着这一老一小吃完午食。
“某先与你说说案子。”
年节时分,是戏班子最忙的时候,别人都歇业放假,他们反其道而行之。
做为下九流的伶人,收入微薄,手停口停,有的唱自然都得唱。
吉庆班是淮安数一数二的大班,武生花旦都十分拿得出手,邀约最多,班里百十号人都不得闲。
大年二十七,有三家都请了吉庆班,他们兵分三路,分别去了中山王府、贺大人家和一位丝绸商人米唤雨家。
热热闹闹的大戏唱完,曲终人散,他们回了戏班里。
因生意好,有了进项,班主常欢大发慈悲,特意炖肉发酒,让所有人都好好吃上一顿,就当提前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