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张玉皇3 作品

第506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领悟人类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

玉皇大帝张兴东:观人间无有,悟轮回真意

凌霄宝殿的玉阶上积着昨夜的霜,张兴东赤足踏过,冰晶在他脚下化作细碎的光点,如人间四月的飞絮。他指尖悬着一枚墨玉棋子,棋盘上是太白金星新布的“周天星斗阵”,可此刻那些代表星辰的玉石却个个黯淡,唯有象征人间的那片区域,正泛着诡异的红光。

“陛下,人间已连续三月大旱。”太白金星的拂尘扫过案上的水镜,镜中浮现出龟裂的土地,饿殍遍野的村落,“东海龙王说,是昆仑山下的‘息壤’出了异动,那孕育万物的灵土正在一点点消散。”

张兴东捏起那枚墨玉棋子,棋子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三百年前的某个雪夜。那时他还是人间的张兴东,在终南山的茅屋里煮药,药罐里飘出的热气在窗纸上凝成霜花,像极了此刻棋盘上的纹路。他忽然问:“金星,你说人这一生,究竟是从何而来,又往何而去?”

太白金星的拂尘顿在半空:“回陛下,凡人皆由轮回而来,往轮回而去。所谓‘有’,是魂魄附于肉身;所谓‘无’,是魂魄离体归墟。”

“可归墟之后呢?”张兴东将棋子落在棋盘中央,那里代表着人间的中原腹地。刹那间,水镜里的红光骤然炽烈,一道金光自中原大地冲天而起,直刺南天门。

他只觉眉心一烫,再睁眼时已站在一片金黄的田野里。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老农正在收割稻子,镰刀起落间,饱满的稻穗坠落在竹筐里,留下光秃秃的稻秆在风中摇晃。张兴东认出这是三百年前他采药时常经过的渭水岸边,而那老农,正是当年赠他药锄的王老汉。

“后生,你站在这里做啥?”王老汉直起身,黝黑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这稻子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到了冬天,秸秆烧了肥田,来年又是新的种子。”他抓起一把稻种,指尖的老茧蹭得种子沙沙作响,“你说它们是‘有’还是‘无’?长在田里时是有,收进仓里也是有,可埋进土里等着发芽的那段日子,算有还是算无?”

张兴东正要答话,眼前的景象突然扭曲。金黄的田野化作熊熊烈火,王老汉的身影在火中渐渐透明,手里的稻种却落在火里,开出一朵朵白色的花。他听见无数细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像是谷物抽芽,又像是魂魄碎裂。

“这里是人间的‘生灭境’。”一个清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张兴东转身,看见孟婆提着汤壶站在奈何桥头,桥下的忘川河正翻涌着赤红色的浪涛,河面上漂浮着无数半透明的影子,有的在哭,有的在笑,有的伸手想要抓住什么,却最终化作泡沫消散。

“孟婆,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张兴东指着那些影子。

“他们在抓自己的‘有’。”孟婆舀起一勺汤,汤里倒映着无数张脸,却没有一张是清晰的,“有人抓着钱财,有人抓着功名,有人抓着爱恨。可你看——”她将汤倒进忘川河,那些影子碰到汤水,瞬间变得平静,“这些东西,本就是生时偶然所得,死时必然所失。所谓‘有’,不过是借来的光影;所谓‘无’,才是归还的本相。”

张兴东突然想起三百年前的那个雪夜。王老汉在茅屋里告诉他,自己年轻时曾是个货郎,攒下的银子够买十亩良田,却在一场瘟疫里散尽家财救了半个村子的人。临终前,王老汉拉着他的手说:“我这辈子,赚过银子,也没了银子,可想起那些被救活的人,就觉得啥都有过,又啥都没过。”

忘川河突然掀起巨浪,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浪里浮出——竟是王老汉的魂魄。他手里捧着一个布包,包着半块啃剩的麦饼。孟婆递过汤碗,王老汉却摇摇头:“这麦饼是我家老婆子临死前给我烙的,我得带着它。”

孟婆叹息着收起汤碗:“执念不除,如何轮回?”

王老汉的魂魄突然变得透明,手里的麦饼却愈发清晰,最后竟化作一粒金黄的种子,坠入忘川河底。张兴东俯身看去,河底的淤泥里埋着无数这样的种子,有的发了芽,有的烂成泥,有的则在黑暗中静静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