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古筝女侠王晓晓成为十万天兵天将的古筝老师(第2页)
更让她头疼的是李天王,每日都来\"视察\",实则百般挑剔。见天兵们学《渔樵问答》时手忙脚乱,便冷笑:\"还不如多练几套枪法实在。\"见王晓晓教《平沙落雁》,又皱眉:\"战场之上哪有闲情看雁?\"
王晓晓却不慌不忙,每日只教半时辰指法,其余时间便让天兵们听曲。她弹《十面埋伏》,让他们体会阵战的虚实;奏《高山流水》,教他们辨识地形风声;甚至弹些凡间的《采茶歌》,让这些常年征战的天兵放松心神。
一月后,怪事发生了。负责看守南天门的天兵,竟能从风声中听出隐形妖精的动静;操练阵法时,不用将官号令,闻得特定鼓点便知进退。李天王嘴上不说,却常躲在水榭外偷听,有次甚至跟着琴音不自觉地打起拍子。
这日,王晓晓正教《广陵散》,忽闻天河水翻涌,原来是东海龙王之子敖丙来访。他听闻天兵学筝之事,特来挑战:\"若你的弟子能弹出《沧海笑》,我便将祖传的'潮音石'相赠,助他们稳固琴音。\"
《沧海笑》是水族秘传的乐曲,需融入潮汐之力方能弹好。天兵们面面相觑,王晓晓却看向那几个曾巡海的夜叉:\"你们试试。\"
夜叉们抱着古筝走到水畔,想起日夜听惯的浪涛声,指尖下意识地拨动琴弦。起初还磕磕绊绊,渐渐地,天河水竟随着琴音起伏,形成道白玉浪墙。敖丙大惊,没想到这些昔日只会舞刀弄枪的天兵,竟能弹出如此雄浑的乐声,只得依言献上潮音石。
石上有天然孔洞,风吹过便发出清响。王晓晓将它嵌在水榭中央,从此天兵们弹奏时,琴音中便自带江河之势。有次操练,李天王故意放出些小妖,天兵们竟能以筝音布下音阵,将妖精困在其中,连宝塔都省了。
转眼三个月期满,玉帝亲临天河水榭查验。王晓晓命天兵们分成十队,分别弹奏《风入松》《雨霖铃》《破阵子》等乐曲。十曲合鸣,竟化作道七彩音墙,绕着水榭流转,将天边的云霞都震得泛起涟漪。
\"好!\"玉帝抚掌大笑,\"如今你们既能挥戈,又能弄弦,可谓刚柔并济。\"正说着,忽闻南天门外传来警报,原来是牛魔王带十万妖兵打来了。
李天王正要点兵,王晓晓却拦住他:\"陛下,不如让他们以筝御敌?\"玉帝点头应允,天兵们便抱着古筝列阵而出,与妖兵隔着云海对峙。
牛魔王见对方竟抱着乐器,不由狂笑:\"天庭无人了吗?竟派些伶人来送死!\"话音未落,王晓晓已弹出信号,天兵们齐奏《镇魂曲》。
琴音如万马奔腾,撞在妖兵阵中,那些小妖只觉头晕目眩,手中兵器纷纷落地。牛魔王见状大怒,化作巨牛冲来,却被音墙挡在半空。王晓晓趁机以千里传音之术,将琴音化作利刃,直刺牛魔王眉心。
\"罢了罢了!\"牛魔王捂着额头败退,\"没想到天兵竟有这等本事,我认输便是。\"
经此一役,天河水榭的筝声便成了天宫一景。王晓晓也不再局限于教学,常带着天兵们的合奏声游历三界,哪里有纷争,便以琴音化解。有人说她是天庭的乐师,有人赞她是护国的将军,而王晓晓自己,只爱坐在云头,听那三十三万根弦(十万天兵加她自己的古筝)一同奏响,如天地初开时的第一声惊雷,又似万物生长的细语。
李天王后来也学起了弹奏古筝,只是总用握枪的力气按弦,断了不知多少根云蚕丝。王晓晓便送他副特制的钢弦,说:\"将军勇猛,当弹《满江红》才是。\"于是每逢月圆,天河水榭便会传出雄浑的琴声,混着十万天兵的合奏,连天河的水流都跟着打起节拍来。
而那枚潮音石,至今仍嵌在水榭中央,风吹过时,便替那些曾是糙汉的天兵,轻轻哼着学筝时的第一支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