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出逃漫漫长夜 作品

第267章 做蚕茧加工点?连养蚕都是手拿把掐!(第2页)

在林炳的指挥和村民们的热情参与下,一个通风透光,又能遮风挡雨的简易蚕房。

不到两天就在桑树林边搭建完成了。

蚕房内,按照林炳的指点。

用竹子和木板搭起了一排排的蚕架。

一切准备就绪,林炳将七张蚕种交给了王大婶。

并开始详细传授养蚕的初步知识。

“王大婶,这刚孵化出来的蚁蚕,非常娇嫩。”

“这几天,蚕房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七八丈左右,也就是人感觉微微有些暖和但又不闷的程度。”

王大婶听得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个字。

她一边听,一边点头,偶尔还会提出一两个问题。

王大婶听完,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神色:“哎哟喂,炳小子,你咋懂这么多门道?”

“听你这么一说,我这心里头就有底了!”

“这养蚕,可真是比伺候月子里的娃娃还要精细!”

随后,她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把这些小宝贝疙瘩伺候得妥妥帖帖的。

接下来的日子,王大婶和几个被挑选出来帮忙的妇女。

一门心思都扑在了蚕房里。

她们严格按照林炳教的方法,精心照料着这些小生命。

林炳也时常会过去查看,解答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

后山桑树林里的叶子也开始泛黄。

但蚕房里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竹匾上,曾经芝麻粒大小的蚁蚕,如今已经长成了白白胖胖的大蚕。

这天,林炳又来到蚕房。

王大婶一见他,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

“炳小子,你快来看!这些蚕宝宝,一个个长得多喜人!油光水滑的,一个病歪歪的都没有!”

林炳走到蚕匾前,仔细观察着。

他满意地点点头:“王大婶,还有几位嫂子,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这蚕养得这么好,离它们结茧吐丝的日子不远了。”

王大婶喜滋滋地说:“可不是嘛!天天看着它们长大,就盼着它们早点吐丝结茧呢!”

“炳小子,你说,咱们这蚕,真能比别处的产丝多?”

看着这些即将成熟的蚕,林炳心中开始盘算下一步的计划。

养蚕成功只是第一步。

如何将这些蚕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才是关键。

以林家村目前的条件,想要自己办缫丝厂,织绸缎,简直是天方夜谭。

“看来,最现实的办法,还是做初级加工。”

林炳暗自思忖,

“把鲜茧烘干,制成干茧,然后统一出售给国营的丝厂。”

“这样投入少,风险小,也能尽快见到收益。”

只是,烘茧需要专门的设备......烘茧机。

这玩意儿在市面上可不容易买到。

多半是国家统一调配给各大丝厂的。

林家村想要弄到一台,哪怕是小型的,恐怕也得通过官方渠道去申请。

白头镇......或许可以去镇政府问问情况。

这个念头一旦在林炳脑中形成,便迅速清晰起来。

次日一大早。

天刚蒙蒙亮,林炳就醒了。

吃早饭的时候,林炳对父母说道:“爹,娘,我今天打算再去一趟白头镇。”

李翠花停下筷子,关切地问:“去白头镇?有啥要紧事?煤矿那边不是都挺顺当的吗?”

林炳扒拉了两口粥,回答道:“不是煤矿的事。是咱们村养蚕的事,我想去镇上打听打听,看能不能给村里申请一台小型的烘茧机。”

林大川一听,来了兴趣:“烘茧机?是干啥用的?”

“就是把蚕吐丝结的茧烘干的机器。”

林炳解释道,

“鲜茧不容易保存,时间一长,里面的蚕蛹变成蛾子钻出来,茧就废了。”

“烘干之后,蚕蛹死了,干茧就能长时间存放,也方便运输和卖给丝厂。”

李翠花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那这玩意儿可重要了!镇上能给批吗?”

林炳摇了摇头:“不知道,总得去试试。咱们村现在也算是有点名气了,砖窑和煤矿都办起来了,说不定镇上会考虑咱们的实际困难。”

林大川点头:“嗯,有道理。炳儿,你去吧,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林炳心中一暖,回屋换了身

干净的衣服,便准备动身前往白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