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记者报道林家村煤窑,开口便是道德制高点!(第2页)
二牛叔也闻讯赶了过来。
林炳简单介绍道:“这位是白头镇广播站的陈民山陈站长,这几位是记者同志,来我们矿上参观指导。”
二牛叔连忙上前问好。
“陈站长好!”
陈民山矜持地点了点头,目光开始在矿区四处打量。
他只是粗略地扫视了一圈,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脸上那副和煦的笑容也收敛了几分。
他指着矿洞口那些刚刚运出来的煤矸石,又指了指旁边堆放的坑木。
“唉!”陈民山重重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林炳同志啊,你们这样不行啊!”
林炳神色平静:“哦?还请陈站长指教。”
陈民山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声音也拔高了几分,确保周围的人都能听到。
“煤矿生产,第一要紧的是什么?是安全!”
“是矿工兄弟们的生命安全!”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正在干活的矿工,脸上充满了关切。
“这些可都是咱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万一出了什么事故,那可就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剧!”
他痛心疾首地说道:“你们在安全保障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啊!”
他这话说得义正辞严。
旁边几个记者立刻配合地拿起了纸笔,准备记录陈站长的重要指示。
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是《民生日报》的胡三派来的得力干将,名叫刘洋。
他眼尖地看到了旁边整齐码放着的一捆崭新的坑木材料。
这些坑木都是按照林炳的要求,经过初步加工的,准备运往井下使用的。
刘洋快步走过去,拿起一根坑木,掂量了一下,又用手指敲了敲。
他装模作样地研究了半天,然后转过头,将手中的坑木对着林炳,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着挑剔的光。
“林炳同志,我请教一下。”
林炳看着他,淡淡道:“请说。”
刘洋举着那根坑木,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
“这些坑木,我看这材质,还有这粗细,恐怕强度也就能支撑一小段时间吧?”
“难道说,井下的主要承重结构,就打算用这种规格的木料吗?”
陈民山在一旁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赞许地看了一眼刘洋。
这个刘洋,果然是个会来事儿的。
不等林炳回答,另一个扛着照相机的记者,是广播站的老王,也凑了上来,阴阳怪气地开口了。
“是啊,林炳同志。”
老王咧着嘴。
“我们都知道,这开煤窑可不是闹着玩的,技术要求高得很。”
“没有那些经验丰富的专业老矿工指导,单凭着一腔热情,恐怕不行吧?”
他瞥了一眼周围那些正在忙碌的林家村村民,语气中带着轻蔑。
“这个煤窑,让你们林家村的乡里人自己开采,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毕竟,这开采煤窑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可不是随便挖个坑就能出煤那么简单。”
他这话一出,周围一些原本还在看热闹的矿工,脸色都有些变了。
二牛叔更是气得脸都有些发红,刚想开口反驳,却被林炳用眼神制止了。
陈民山见火候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
“两位记者同志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担心的啊!”
他看着林炳,语重心长地说道:“林炳同志,你们有干劲,有热情,这是好的。”
“但是,煤矿生产,人命关天,不能光凭一腔热血啊!”
“安全措施必须到位,技术力量必须跟上,这才是对矿工负责,对人民负责!”
林炳静静地听着他们一唱一和,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这些人,演得还真像那
么回事。
林炳心中暗自冷笑。
哼,果然是冲着这个来的吗?
想拿安全问题和专业资质来做文章,好彻底搞垮我们林家村的煤矿?
可惜,你们打错算盘了。
他脸上的笑容不变,甚至还带着几分虚心求教的意味。
“安全生产确实是我们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林家村煤矿,也一直在努力提升安全水平和技术能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民山和那几个记者,继续说道:
“既然各位对我们煤矿的安全这么关心,不如,我带各位亲自下井去看一看?”
“眼见为实嘛。”
“看看我们林家村的煤矿,到底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儿戏。”
此言一出,陈民山和那几个记者脸上的表情都是微微一僵。
下井?
他们可没这个准备!
那黑咕隆咚的矿井底下,谁知道安不安全?
万一真塌方了怎么办?
他们只是来找茬挑刺,可没打算把自己也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