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出逃漫漫长夜 作品

第249章 扩张与暗流

公审大会的影响逐渐沉淀,但林家村和白头镇各村对未来的热情却被点燃。

林炳在公社声望日隆,但他没有停歇。

“蔡工,砖窑还能改进吗?”林炳找到指导学员的蔡德庆。

蔡德庆扶了下眼镜:“平焰窑目前不错,但提升效率有空间。”

“哦?细说。”

“改良窑体结构,比如调整火道,增加二次进风口。让燃料烧得更透,窑内温度更均匀。可能缩短烧制周期,还能省煤。需要精确计算和反复试验。”

“好!这事交给蔡工!需要什么只管开口!”

“图纸我连夜画。”蔡德庆被他的干劲带动。

几天后,蔡德庆拿着厚厚一沓图纸找到林炳。

“林队长,这是设计的新型轮窑结构。理论上效率能比现在提高三成以上,还能连续烧制,不用等窑凉透。”

林炳看着图纸,虽然看不懂全部线条数据,但“提高三成效率”、“连续烧制”让他心头一热。

“蔡工大才!这成了,砖就能敞开供应!”

“改造工程量不小。”蔡德庆提醒。

“不怕!人手管够!我找村长商量。”

林文海听了想法,看了蔡德庆解释,同样激动。

“炳娃,这法子成了是大好事!”

“叔,我不光要改村里的窑。想趁这势头,把技术共享落实。”

“你的意思?”

“林家村牵头,成立‘联合烧砖社’,就叫‘红星砖瓦社’。”林炳道,“周边愿合作的村子,可以用劳力、黏土、煤矸石或资金入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调配生产,统一销售。利润按股分红。”

林文海吸了口气:“炳娃,这摊子铺大了!”

“不大不行。”林炳正色,“一个村满足不了需求。把大家捆成一股绳,日子才能红火,也能减少摩擦眼红。”

蔡德庆补充:“统一管理和技术,能保质量,打品牌。规模上去,成本还能降。”

林文海沉思片刻,重重点头:“好!我支持!我这就去和其他村通气!”

消息放出,响应热烈。

葫芦屯没了赵学兵父子,新干部积极表态加入。

公审大会上有意向的村子争先恐后。

“林村长,炳哥!算李家坳一个!我们壮劳力多!”

“王家庄黏土质量好,管够!”

很快,以林家村为核心,涵盖周边七八个村的“红星砖瓦社”挂牌成立。

林家村以技术和现有砖窑作价入股,占大头。蔡德庆拿技术股。其他村按提供劳力资源折算股份。

白头镇地界上,挖土、运料、学烧砖的景象处处可见。林炳忙得不可开交,既要指导各村砖窑建设和改造,又要统筹生产计划。

叶文静看着村子变化,为林炳高兴。

这天,她给一个砸伤脚的村民包扎完,有了想法。

晚饭时,她对林炳道:“我有个想法。”

“你说。”

“村里人干活,磕碰难免。孩子们头疼脑热,大伙只能硬扛或用土方子,不顶事。”

“你想建医疗站?”

“是。我懂些医疗知识,可以处理小病小痛和外伤。长远看,还能培训村民学基础护理和卫生。”

林炳心中一动。村子富了,医疗保障得跟上。

“好主意!我支持!地方你选,缺东西我想办法!”

林朗兴奋:“嫂子,以后生病不怕了!”

叶文静脸微红,嗔了他一眼。

林炳笑:“定了!村委会旁边有空屋,收拾出来做医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