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情路波折起(第2页)
看准时机后,那文人猛地站起身来,对着苏婉兮假意拱手,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说道:“久闻苏姑娘才学出众,名满京城,今日诗会,可谓群贤毕至,不知苏姑娘可否以‘塞外风光’为题,即兴赋诗一首,让我等众人一开眼界,领略苏姑娘的绝世才情?”
苏婉兮心中虽有些诧异,但并未多想,她镇定自若地微微欠身,优雅的举止尽显大家闺秀风范。她略微思索后,朱唇轻启,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珠落玉盘般吟道:“黄沙漫卷日西沉,大漠孤烟映晚云。铁马冰河征战处,胡笳声里念归人。”众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纷纷交头称赞,连君逸尘也不禁眼中闪过一抹赞许的光芒,微微点头。
然而,那文人却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故意提高音量说道:“苏姑娘这首诗看似巧妙,对仗工整,实则意境不佳。塞外风光本应展现我大唐的豪迈壮阔,彰显我朝的国威与军威,可苏姑娘诗中却满是哀怨之情,隐隐透露出一股消极之意,怕是心中对我大唐边疆战事有所不满吧?”此言一出,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众人皆惊,纷纷交头接耳,看向苏婉兮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质疑与审视。
君逸尘心中一紧,他深知苏婉兮的为人,绝不可能有此等忤逆之意。正要为苏婉兮辩解时,苏婉兮却抢先一步,她神色镇定,眼神清冷如霜,毫不畏惧地直视着那文人,从容说道:“这位先生此言差矣。诗以言志,我虽为女子,却也深知边疆战士保家卫国的艰辛与不易。诗中所表达的,正是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敬佩,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期盼,何来不满之意?倒是先生,如此曲解我的诗句,不知是何用意?难道先生对我大唐边疆战事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豪迈,而忽视了背后战士们的付出与牺牲?”
那文人被苏婉兮怼得哑口无言,面色瞬间涨得通红,如同煮熟的虾子。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只能在心中暗暗咒骂苏婉兮的伶牙俐齿。苏婉清见此情形,心中又急又气,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无可奈何。她没想到苏婉兮竟如此聪慧,轻易化解了这一精心策划的危机。
但苏婉清并未就此放弃,她心中的妒火愈发旺盛,烧得她失去了理智。她眼珠一转,脸上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说道:“姐姐,既然大家兴致如此之高,不妨再即兴一首描写战士戍守边疆的诗句吧!让我们再次领略姐姐的才情。”
苏婉兮心中明白苏婉清的险恶用心,却并未退缩。她稍加思索,目光坚定,脱口而出:
大漠云垂落日昏,寒沙卷雪暗营门。
刀光映月千峰冷,号角嘶风万马奔。
铁甲凝霜磨战骨,家书寄泪染征魂。
但期边塞烽烟息,解甲归耕笑语温。
众人听苏婉兮再次吟诗,不禁又安静下来,细细品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悲壮,将边疆战士戍守的艰辛刻画得入木三分,又透露出对和平的深切期盼,引得在场之人一阵沉默,随后爆发出更为热烈的赞叹声。
“苏姑娘这首诗,真乃佳作啊!既有塞外的雄浑壮阔,又有对战士的深切同情,实在令人钦佩!”
“此诗既有边塞之雄浑,又含柔情之盼,苏姑娘才情实在令人望尘莫及!”
君逸尘望着苏婉兮,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他高声说道:“苏姑娘心系边疆战士,心怀天下,所作之诗情真意切,岂是几句无端指责能够诋毁的?那些妄图歪曲事实之人,实在是居心叵测!”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看向那文人的目光中多了几分鄙夷。
苏婉清心中又气又恼,她紧紧咬着嘴唇,几乎要渗出血来,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出更狠的计策,让苏婉兮在君逸尘面前彻底出丑,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