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两种球场(第2页)

圈内,纪风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战靴——林宇轩的白色phantogt沾着训练时的草屑,艾瑞克的黑色tiepo鞋头磨出了毛边,王帅的门将鞋在灯光下泛着哑光,全是耐克的不同系列,却踩着同样的节奏。“汉斯是我在巴萨的老队友,”他突然笑了笑,抬手拍了拍王帅的肩膀,“他扑点球时总爱先抬右脚,这个习惯从u16就没变过——但王帅,你昨天训练扑出我三个点球,用的就是他这套假动作,对不对?”

王帅的黄色门将手套在掌心蹭了蹭,防滑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放心,他的假动作骗不了我。”

“张导刚才说的远角射门,”纪风转向林宇轩,“你左路的套边速度,比韩国队的朴俊宇快0.2秒,这是技术分析台给的数据——德国队的边后卫转身慢,就用这个打他。”他又看向艾瑞克,“你在中场多做两个踩单车,他们的后腰爱伸腿抢断,正好给我创造前插空间。”

广东体育的解说员陈宁的声音带着粤语特有的顿挫:“纪风正在针对性布置!佢好清楚德国队嘅弱点——呢位巴萨门将,把拉玛西亚嘅战术理解带到咗国奥队,睇佢嘅指挥,完全有咗一线队队长嘅气场!”(他很清楚德国队的弱点——这位巴萨借将,把拉玛西亚的战术理解带到了国奥队,看他的指挥,完全有了一线队队长的气场!)

纪风最后攥紧拳头,红色球衣的面料在黑色紧身衣外绷紧:“小组赛咱们是创造历史,但淘汰赛,咱们要改写历史。”他把拳头举起来,“背后是国旗,是看台上的球迷,是家里等着消息的爸妈——待会儿出场,让他们看看,中国球员的球衣,不比任何国家的差!”

“干!”王帅的手套裹着拳头撞过来,黄色指垫蹭上纪风的手背;林宇轩的phanto战靴在地板上跺出闷响,拳头重重砸在圈心;艾瑞克的喊声里混着法语单词,短袖紧身衣被扯得露出半截swoosh标志。

五星体育的解说员娄一晨的声音透着激动:“拳头碰在一起了!这是属于中国国奥队的仪式感!队长纪风的动员直击人心——从巴塞罗那到国立竞技场,从u16少年到奥运健儿,这些穿着耐克战靴的年轻人,正准备用一场胜利,告诉世界中国足球的力量!”

圈外的张军看着这一幕,悄悄把战术板往身后藏了藏。球员通道的提示音响起时,纪风率先转身,红色球衣的背影在灯光下格外醒目,身后的队伍踩着整齐的步点,鞋钉敲击地面的声响,和转播镜头里传来的欢呼声,在雨幕里汇成同一种节奏。

北京国贸大厦顶层的私人会所里,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流光溢彩的夜景,室内却安静得只有雪茄燃烧的轻响。陈主席陷在意大利真皮沙发里,指间的古巴雪茄燃着暗红的火点,烟灰积了长长一截,他却没动,目光落在面前的珐琅茶几上——那里摊着几份文件,最上面是国奥队的商业赞助清单,耐克的标志在灯光下格外扎眼。

“德国队的热身赛数据出来了,后防高空球成功率比小组赛高了七个百分点。”旁边一个穿定制西装的官员端着高脚杯,酒液是勃艮第红酒特有的深紫色,“这群孩子要是顶不住,正好有说辞——当初纪风非要打完那场德比再回来,耽误了两周合练,责任总得有人担。”

陈主席终于抬手弹了弹烟灰,烟灰落在绣着暗纹的地毯上,他眼皮都没抬:“纪风在巴萨那几场球,让咱们的球衣销量涨了三成。”他拿起赞助清单,指尖划过“纪风个人代言”那栏,“他想证明自己?可以,但得在咱们的场地上证明——西甲进球再多,不如在奥运赛场进一个管用。”

侍应生轻手轻脚地添了酒,水晶杯碰撞的脆响里,另一个官员点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法甲颁奖典礼的回放:艾瑞克本应坐在第一排的位置空着,镜头扫过时,主持人特意提了句“这位中国小将因国家队任务缺席”。“巴黎圣日耳曼那边还在催,说艾瑞克的七球五助攻,够拿最佳新人了。”他语气里带着漫不经心,“结果为了咱们这几场集训,连奖杯都没摸着。”

陈主席把雪茄按在水晶烟灰缸里,发出“滋”的一声轻响:“他的价值,就是用来填这些坑的。”他指了指清单上的数字,“纪风的巴萨同款战靴,艾瑞克的巴黎圣日耳曼球衣,林宇轩要是签了恒大,那笔转播分成……他们提前回来,是应该的。”

茶几另一头堆着舆情监测报告,标题用红笔标着“球迷呼吁保障球员合理诉求”,旁边还压着份林宇轩与广州恒大的合同草签版,签字费的数字被红笔圈了又圈。“林宇轩当初想打完亚冠半决赛再归队,”陈主席冷笑一声,“咱们让地方媒体写了篇《职业球员当以国家荣誉为先》,他第二天就买了机票——跟咱们讲条件?还嫩了点。”

电视屏幕上,tv5的镜头正给到球员通道,纪风带着队伍往外走,红色球衣的背影在灯光下格外醒目。陈主席端起酒杯,对着屏幕遥遥一敬:“踢好吧,踢好了,明年的赞助费还能再涨涨。”酒液入喉时,他没注意到,屏幕里纪风的队长袖标,被攥得变了形。

北京国贸顶层的会所里,陈主席正把刚签好的赞助合同推给旁边的商人,指尖的雪茄烟灰抖落在合同的骑缝章上。电视里,纪风刚完成一次漂亮的突破,解说员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这位留洋球员的技术特点,完美融合了中西足球的优势!”

“中西?”他嗤笑一声,端起酒杯抿了口,“在我这儿,只有‘服从’和‘不服从’。”话音刚落,私人手机在西装内袋里震动了一下,是心腹发来的消息:“查过了,纪风那天见的只是退休老干部,没别的背景。”他删掉消息,往沙发里陷得更深——上周收到的匿名举报信还压在雪茄盒下,信里列举了他挪用国奥队装备经费的明细,但他看过后只当是同行的恶意中伤。

他没注意到,会所对面写字楼的隐蔽办公室里,两名纪检人员正对着电脑屏幕截图。屏幕上是他侄子公司的账户流水,其中三笔大额转账的时间,正好和国家队集训装备采购的时间吻合。“这是第三十七笔可疑交易了。”戴眼镜的年轻人放大转账备注,“‘体育器材采购’,但收款方根本没有相关资质。”旁边的同事翻着另一份文件,是陈主席以“集训慰问”名义,让某赞助商支付的高档烟酒费用清单,金额足够给国奥队换两批全新的耐克战靴。

会所里的讨论还在继续,陈主席正拍着商人的肩膀:“等他们进了八强,纪风的代言费还能再涨三成,到时候咱们的分成……”话没说完,侍应生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厚厚的信封:“陈主席,您要的球员行程表。”他接过信封时,没发现侍应生的衣领里藏着个微型麦克风,刚才的对话,已经一字不落地传进了对面的办公室。

电视里的比分变成2-0,纪风正和艾瑞克击掌庆祝,两人的红色球衣在雨里紧紧贴在一起。陈主席看得有些走神,想起纪风归队时递上来的那份“个人训练计划”,当时他随手扔在一边,现在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计划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装备经费实际到位仅七成”。他以为那是球员的抱怨,却不知这行字早已被拍照存档,成了调查材料里的重要一页。

对面办公室里,带队的老纪检拿起红色电话:“证据链基本完整,可以申请正式立案了。”窗外的夜色渐深,会所里的灯光依旧奢靡,陈主席正为电视里的进球举杯,杯壁上的倒影里,他看不见自己身后那道悄然收紧的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