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锐阵良谋
校场的尘土尚未在萨尔玛提亚马蹄的余威中落定,小卢西乌斯·卢库鲁斯已然转向他的另外一处根基——那支令地中海颤抖的罗马军团步兵。
他需要霍文渊的眼睛,那双能穿透表象、洞察本质的东方之眼,来审视这柄共和国的利剑。
“吹响集结号!”小卢西乌斯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铁砧上的锤击。尖锐的军号声撕裂了拜占庭干燥灼热的空气,压过了战马的嘶鸣。
仅仅过了不到半个小时,校场中央,钢铁的森林开始移动。首先踏着沉重、统一步伐出现的,是罗马军团引以为傲的重装步兵。他们是杜尔米乌斯的手下。这些人当即排成那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三线阵列,如同青铜与铁器组成的活城墙。
第一线,是青年兵,或曰新兵。这些相对年轻的战士,身披打磨得锃亮的环片甲,或是更新式的、闪烁着寒光的板条甲,头戴带有夸张冠饰和护颊的蒙特福尔蒂诺式头盔。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左手紧握的巨大矩形凸面盾牌——斯库塔姆大盾。这面由多层木板胶合、外覆皮革、边缘镶铁的巨盾,几乎遮蔽了大半个身体,中心的金属护盾如同凶兽之眼,时刻盯着敌人的魂魄。
他们的右手,则握着致命的格拉迪乌斯短剑,寒光在盾牌边缘若隐若现。每人肩后,斜插着一支沉重的皮鲁姆投枪,细长的铁颈是其标志。
第二线,是经验更丰富的壮年兵,或称之为“士官”。他们的装备与青年兵类似,甲胄或许更显磨损,但眼神更加沉稳冷酷。他们同样是盾剑组合,肩后同样是一支皮鲁姆。
第三线,是军团的磐石——后备兵。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通常装备最精良的铠甲,他们手持长矛,而非短剑和皮鲁姆。他们是最后的防线,是决定胜负的压舱石。
“前进!”军团百夫长的怒吼如同炸雷。
整个方阵如同一个巨大的、呼吸着的钢铁生物。伴随着百夫长有节奏的呼喝:“一步……两步……立定!”
士兵们齐刷刷地前进、停顿,盾牌紧密相连,几乎看不到缝隙。沉重的脚步声汇聚成撼动大地的轰鸣。
“准备投枪!”
第一线的青年兵齐声怒吼,右手闪电般抽出肩后的皮鲁姆,身体后仰,手臂蓄满力量,然后猛地向前掷出!
数十支沉重的投枪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划过一道致命的弧线,狠狠扎在远处的草人靶阵中。细长的铁颈设计,让许多标枪在撞击后弯曲或断裂,既防止敌人拾起投回,又像铁钩一样挂住盾牌,破坏敌人的阵型。
“拔剑!盾墙推进!”
投枪出手的瞬间,青年兵们已拔出短剑,身体微蹲,将巨大的斯库塔姆盾牌死死顶在前方,如同一堵移动的青铜城墙,轰然压向“敌阵”。
他们利用盾牌的重量和凸面结构,猛烈撞击前方的草人靶,挤压出空间,然后从盾牌上方或侧面刺出致命的格拉迪乌斯短剑,动作狠辣精准。
第二线的壮年兵紧随其后,填补空隙,扩大战果。
百夫长喊着号子,时而吹响铜哨子,士兵伴随着铜哨子变换阵形,特别是罗马的轮换制度很是先进。听到哨子声,后排士兵向前,从前排士兵的的缝隙间挤过去,接替已经作战良久体力消耗巨大的前排士兵作战,而前排的士兵则退下来休息。
霍文渊站在小卢西乌斯身侧,那双深邃的眼眸紧紧盯着校场上钢铁洪流的每一次涌动、每一次撞击。他微微颔首,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赞叹,通过身旁临时充当翻译的文书清晰地传达:
“叹为观止!统帅阁下!此等军阵,严整如磐石,推进如熔岩。盾牌相连,密不透风,实乃此阵之灵魂。兵卒令行禁止,纪律森严,确为当世强军。难怪能纵横四海!”他的赞誉发自内心,罗马步兵此时的协同与纪律,确实冠绝西方。
然而,赞誉之后,便是东方智者那洞若观火的审视。他指向那些被皮鲁姆刺穿、挣扎着“倒下”的草人靶:“然则,此破阵之矛——”他意指皮鲁姆,“其威虽然可怖,然其距……恕霍某直言,不过十步之遥?而且,一人仅此一支?”他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遗憾,“一击之后,便如断牙之虎,仅余盾剑肉搏矣。然则,某观之,罗马步兵的主武器乃是大盾,副武器乃是短剑……”
他目光灼灼地扫过那些在撞击中纹丝不动的斯库塔姆大盾:“此盾,真乃神物!护身之坚,挤压之力,堪称步战之利器。然……”他话锋一转,“贵军之威,泰半系于此盾与士卒铁血纪律之上。若遇……若遇能于此盾墙之外,十步乃至二十步之外,便可伤尔等性命之利器,此阵,又当如何?”
小卢西乌斯沉默不语,黑色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凝重。其实,小卢西乌斯本来就没有看好过罗马步兵方阵。罗马步兵方阵的正面那是相当厉害,但是两翼脆弱,依赖骑兵保护。而罗马的骑兵偏偏不是很强。
小卢西乌斯记得迦太基的传奇英雄汉尼拔·巴卡就曾经使用自己的骑兵驱散了罗马军阵两翼的骑兵,然后对敌人使用了包抄的战术。最终将罗马军团全部消灭。
所以,小卢西乌斯更欣赏骑兵。自从穿越罗马以来,几次重大的战役全都是倚靠骑兵取胜的,这当中固然有罗马人被他的“东方奇谋”打懵的缘故,但骑兵本身的威力也不能小看。小卢西乌斯记得,有人告诉过他,吕布之所以被称为“飞将”是因为吕布使用二十八名骑兵就敢于突击曹军步兵;甘宁率领一百人就敢劫曹营是因为这一百人都是轻骑兵;靖难之役的白沟河之战中,朱棣率领七骑就敢于突击李景隆的左翼。这些无不体现出骑兵的重大优势。所以,小卢西乌斯一直力图使用骑兵破敌。
但是,他并不愚蠢,知道自己的几次战役取胜确有“命运女神”眷顾的成分在内。大兵团作战,其实还是需要依靠步兵。
为此,他设计了戟兵和弩兵,希望用罗马人不熟悉的战法一举破敌,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霍文渊说的话,暗合小卢西乌斯的心意,也戳中了罗马军团战术体系中一个潜在却致命的弱点——对远程火力的依赖不足,斯库姆大盾有防御极限。
紧接着上场的是戟兵。这些戟兵大多来自后世的法国南部地区,此时被称作马萨利亚,本是希腊城邦,后来被罗马吞并。
现在这些戟兵还有不足两千人,其余则回到马萨利亚。毕竟战争已经结束,小卢西乌斯自然要遵守承诺,让同盟军士兵返乡。一千八百马萨利亚戟兵是小卢西乌斯花了三倍的工资方才留下来的,当然,费用是元老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