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福 作品

第160章 山湾品牌进京记,林部长三问定乾坤(第2页)

林部长的眼睛亮了:“这个想法有意思,具体怎么操作?”

“现在秀水市场生意冷清,主要是缺乏特色。”陆青山回到座位,掏出一张手绘的规划图,“我的想法是,按地区划分摊位。东北专区卖人参、鹿茸、木耳;西北专区卖枸杞、红枣、胡麻油;华南专区卖荔枝干、龙眼、陈皮……让全国的特产都在这里汇聚。后场做好冷库冻库。”

田秘书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这个想法确实大胆。

“而且,”陆青山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定期举办特产节,邀请各地的农民代表来京展销。既是商业活动,也是文化交流。外国朋友通过这个窗口,就能了解到中国农业的丰富多彩。”

林部长沉默了一会儿,仔细翻阅着陆青山准备的资料。

会客室里只听得见翻纸的声音和墙上时钟的滴答声。

“青山同志,你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林部长终于开口,“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陆青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您请说。”

“第一,资金问题。你准备投入多少钱?”

“我初步估算,包括租金、装修、初期运营资金,大概需要七十万左右。”陆青山早有准备,“我们厂子的利润、银行的无息贷款,加上我个人的积蓄,资金方面没有问题。”

“第二,管理问题。你人在白山,怎么管理北京的业务?”

“我大哥青原在黑龙江种稻米,对农业特产很了解。我妹妹小雨也有商业头脑。我准备让他们常驻北京,负责日常管理。”

林部长点点头,又问:“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你真的有信心把秀水市场搞活吗?现在那里可是门可罗雀啊。”

这是陆青山最担心的问题,因为他不能说出前世的记忆。他只能凭借逻辑推理来说服林部长。

“林部长,我觉得秀水市场现在冷清,主要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定位。”陆青山站起身,走到林部长面前,“您想想,那个位置紧邻友谊商场,外国朋友经常出入。如果我们把它打造成中国特产的展示窗口,肯定会吸引他们的注意。”

“而且,”他继续说道,“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现在布局,正是好时机。”

林部长若有所思地看着陆青山,突然问道:“青山同志,你刚才说的这些,都只是关于农产品。但你在电话里委婉提到,未来可能涉及其他产业。能具体说说吗?”

陆青山心中一紧,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必须让林部长看到更大的前景,但又不能说得太具体。

“林部长,我是这么想的。”陆青山组织着语言,“农业是基础,但不能局限于农业。比如,我们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向食品工业延伸。还可以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运输。甚至,将来可能涉及医药保健品行业、和金融行业……”

林部长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你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

“我相信,只要第一步走稳了,后面的路就会越来越宽。”陆青山诚恳地说,“但这一切都需要您的支持和指导。”

会客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林部长起身在房间里踱步,显然在认真考虑这个提议。

陆青山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