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请问父皇,还有更好的皇帝人选吗?(第2页)
五代之后,他们如果能够齐心协力,只怕真的已经踏入星空了。
到那个时候,面对更加广阔的天地,谁愿意只盯着锅里那点?
欲望难填,那就努力把东西做大,包括这江山社稷。”
“呼……”
虽然李世民还是感觉,李承乾说的这些太过理想化。
但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有计划的。
“行,那你告诉朕,你怎么保证,你不会养出你自己这种逆子来?
到那个时候,只怕是天更高皇帝更远!”李世民嘲讽道。
“他们没我这种本事,也没人有我这种本事!”李承乾淡淡道。
“你……你这是胡搅蛮缠!”
李世民羞恼,狠狠一甩衣袖。
“呵呵……父皇你别生气!
皇权这东西,在十步之外,千里之内。
换句话说,被人靠近了,皇帝也是人,也能被一刀砍死。
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皇权也没人听。
所以,皇帝需要无数大臣和地方官,集合形成这种权威。
我的孩子,学习了启蒙教育之后,在开始塑造性格的年纪,去体验农夫的生活。
就算他们性格想要乖戾,也乖戾不起来。
同时,过了十二年的宫中生活,突然从最好的环境,落入到平民百姓的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的历练。
然后又经过三年经商,见识三教九流,见识人心。
虽然我不敢保证,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性格。
但是有一点,他们必然知天下,懂人心,而这正好是皇帝最重要的素质!
皇帝也好储君也好,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才高八斗,而是能识人用人,能把目光放到全天下。
要论才高八斗,有的是朝臣能够达到。
为何要像教臣子一样,去教导未来的皇帝?
也或者说,作为臣子的,凭什么能教导好一个未来的皇帝?
两者根本不处在同一个位置上,如何去教?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皇帝,本就该在这天下的熔炉之中去历练,而不是大臣说什么就是什么,夫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种历练出来的新君,能够看出奏疏上,隐藏的一些东西。
能够看清楚每一个大臣,或者身边人的目的。
能够在做商人的历练之中,知道该怎么用人,该怎么平衡各方。
请问父皇,还有更好的皇帝人选吗?
皇帝,不就是这天下资源的调配者吗?”
李世民被问的陷入沉思之中,就连长孙无垢,也在李承乾的诉说之中,第一次清晰的认识到,皇帝究竟是什么。
皇帝并不只是权势,反倒是天下资源的调配者。
“其实,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刘邦四五十岁还在偷鸡摸狗,他除了识人用人,哪方面他都比不上手下的大臣,更加不可能跟项羽比,但他却开创了汉朝!
反面教材就是杨广,他是属于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帝,只会攻于心计。
有高远的心智却不符合实际,最终弄得自己国破家亡。
有这两个实实在在的例子,父皇你还不明白,当皇帝究竟需要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