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 章 武则天的无字碑
元朝,忽必烈父子俩接下来可有得忙。0*0,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 而坚持汉法的大臣们,也在忙着想办法,其他的先放在一边,至少先让太子活得久一点,不然他们还有什么指望。
其他朝代的人们则是己经悠闲的看向下一个内容。
{如何看待武则天的‘无字碑’}
什么是无字碑,前面朝代的人们都不清楚,自然也谈不上怎么去看待。
宋元明清的人们,不知情的百姓们也在听着身边的读书人说着无字碑的故事。
李世民默默喝了口茶,对武则天的感观很复杂,当然无字碑这玩意儿他也是第一次听说。
周武时期
武曌也不太清楚这是什么情况?
当然现在也不是纠结的时候,她还比较在意后世人会说什么,是骂她呢,还是夸她,或许褒贬都有。
相比于那些封建老古董的评价,她还是更想看看那些接受了新思想的后世人,会如何聊起她。
{无字碑,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字的石碑。
历史上有两块很有名的无字碑,一块是在乾陵武则天的,另一块是位于南京秦桧的。
关于秦桧为什么也有一块无字碑。
因为在他病死后,他家里人给请人给他撰写碑文,但秦桧臭名昭著,也就导致没有一个人愿意给他写碑文。
所以最后给立下一块无字碑}
百姓们都觉得干得漂亮,没人给秦桧写碑文多正常啊,谁脑子不好使才会给这家伙写,那不是要被戳脊梁骨嘛。
当然,别看秦桧两口子己经死了,坟头草都几米高,但宋朝百姓对他还是恨得不行。
临安城的很多百姓,时不时还会去他的坟头上踏几脚。
赵构背着手沉默不语,说起来,若非光幕提到,他都要把秦桧这个人给忘记了。
岳飞也早己经不记得这个名字,人死如灯灭,他在战场上也很忙,有点时间也在牵挂家里人,惦记秦桧都没有给家里写两封信来得实在。
{当然历史上,这第一块无字碑是属于一代女帝武则天的。
千年来,对这位女皇帝,人们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
有人称赞她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大刀阔斧的改革..
说她在位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同样有人说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一意孤行、生活奢靡、好大喜功...}
秦皇汉武他们这些前朝皇帝,别看对武则天不了解,但都是当皇帝的人,他们太清楚了,历史可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全是夸他的声音。
嬴政想起来也觉得好笑,他们这个时代,多的是人骂他暴君,后世却有不少人夸他千古一帝,一个君王的丰功伟绩、是非功过的确是很难评。
刘彻也不太在意这些,他己经被后世人说习惯了,有人说他灭匈奴功劳大,不也有人说他老了发猪瘟,总之嘛,这功劳有,过错也有,这武则天可能也差不多如此。
李世民也只是看过电视剧版的武则天,对真实的历史他倒是不太清楚,对于武则天的城府谋略,李二是肯定的,至于她的执政能力,待定。
朱元璋心里也在打鼓,他这段时间看光幕,多少也能猜到后世人夸他的有,但骂他残暴、不会教儿子的只怕也不少。-r¢w/z+w¢w\.*n,e·t_
对于这些皇帝心理活动,武曌是不知道的。
她现在比较关注后人对此碑的看法。
太平公主还处在一脸懵,她母后会想要留下一块无字碑吗?她也不知道啊。
{关于这块无字碑,有说武则天是认为自己功劳太大,文字不足以表述,就立下无字碑。
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觉得自己罪过大,放弃了写碑文;
第三种说法是武则天觉得留下无字碑给后人评价比较好。
但我觉得这三种说法都不合理。
因为这块碑是武则天死后才立下的,这是她后人立的碑。
按照传统,帝王陵寝是不立碑的,但武则天就不是个遵循传统的人。
她丈夫李治死后,她就给唐高宗立了一块碑,在上面描述丈夫的丰功伟绩。
等她自己死后,给帝王立碑己经成了一个新风尚}
李世民满头黑线,这两口子。
当然李二对武家那小姑娘也算是知道些情况,现在和丽质一起学习,人倒是聪慧,但李二也怕给他闺女带得‘标新立异’起来。
李丽质还不知道她阿耶的担忧呢,今天武家姑娘又进宫了,她正和这个妹妹在书房学今天的课程。
周武时期
武曌倒是不觉得后世人说的有哪些不对,她要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那也不会成就今天的帝位。
现在各时空也有不少佩服武则天的姑娘,能在男权社会称帝、不管是用什么手段,都没那么容易。
{李显当了皇帝,就给他老妈立碑,但这在上面写什么合适呢。
武则天死后,唐朝还处在比较乱的时期,皇帝和各个势力之间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对武则天的评价也各有不同,比如武则天的尊号都换了好几个。
到了唐玄宗天宝八年,尊号才定下。
不过这个时候,武则天己经去世西十多年了,过去了那么长时间,碑文的事情也不了了之,就成了如今的无字碑}
各时空的老百姓还感觉很有道理,也许并非是故意留下的无字碑,而是由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造成的。
这种说法是比较合理性的猜测,宋元明清很多人也认同。
“李显给他母亲立碑,武则天都死了,也不用考虑她的想法。”
“也不知道武则天看到后面的大唐会作何感受?”
......
武曌对碑文倒是没太多想法,只是看着评论区一脸期待。
【这碑是她儿子立的,结果立下了才发现没法写,就跟王莽篡汉一样,这能写?反复斟酌,干脆不写了】
武曌:...
她也没想到这出来的第一条评论竟然是这样。
李显心里有些紧张,他母后应该不会生气吧,虽然他也不知道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情况。
【所以说,无字碑就是一个烂尾工程】
各朝人士被逗笑了。
刘邦眼泪都笑出来了,“也就是说唐朝的烂尾工程到了后世,结果被后世人各种猜测是吧?真有意思啊。!j+j·w\x¨c¨.,i¨n^f-o.”
武曌笑不出来,她本想看看后世人对她的看法,结果看到的都是啥啊。
【应该就是这个原因,后人总是容易自我脑补】
这话祖宗们还是赞同的,别说是后人,他们作为后人的时候,也容易对历史进行脑补。
【真相其实很简单,不过也正是这样才成就了无字碑的独特之处】
武曌看着这话终于露出来笑,不管对她自己,还是对后人,都算是一种巧合的魅力吧。
各时空的人们还在猜测,这一次武则天清楚了此事,她又会怎么选择?不同的选择历史走向也就大不一样了。
别说是其他人,连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这兄妹几人同样好奇得很。
只是武曌可不会回答他们。
看着刘晓希点开的新内容,各朝人士一阵哗然。
{清朝第一女海盗}
女海盗啊?这海盗常见,但女海盗属实是太稀罕了。
以前光幕上提到的女性人物,有说美女的、有说才女的、有说女z治家的,就是没有女海盗。
像身处闺阁深处的大家闺秀们,哪会知道还有这样的人物存在,简首不要太吃惊。
“天呐,能称为第一,她岂不是很厉害?”
......
民间不乏议论声,清朝皇帝们的脸上没有一点惊喜。
嘉庆脸色很难看,他很清楚光幕上接下来要说的应该就是红旗帮。
而在南方海域上,一个身手矫健的中年女子,站在礁石上看着光幕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