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 章 假如洪武功臣带着记忆重开
{如果朱元璋和他的功臣集团带着记忆重开,这些人还会跟他打天下吗} 各时空的观众们都纷纷摇头,先不说是功臣集团的当事人们了,就说他们这些旁观者,都不可能。¢v!7`x`s-w′.+c,o?m/
纳凉的大爷悠悠叹了口气,“都知道自己的历史结局了,再跟着朱元璋干那不是找死嘛,谁那么缺心眼儿啊。”
年轻的小兵倒吸了口凉气,“朱元璋杀人跟杀鸡似的,还跟他干,只能说这儿有问题。”
说着,还指了指脑袋。
......
洪武年间
当初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群老兄弟们,看着光幕或是苦笑、或是愤怒、或后悔,就没有一个人毫不犹豫的回答“会”。
皇宫内
朱元璋的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青,他都不需要仔细想,都能猜到天下人会说什么。
朱标心里还真腹议,真要重来一次,只怕那些人都能先统一目标,把他爹干掉。
{网友一:看看南明的历史不就知道了,简首是元末历史的重演,只是这一次大家宁愿互相搞背刺、把江山拱手相让给女真。
南明这群人对史书是烂熟于心,前有蓝玉的皮还在挂着,后有于谦和张居正的下场。
以至于都想要握紧权力,即便是两败俱伤也不让对手好过,大不了双输,失败了就投降清朝,再丢人也比被拨皮萱草、全族被消消乐好。
这就是经历了朱元璋的前车之鉴,也是多数明末精英在社稷危亡关头的选择}
民间百姓们虽然不清楚南明的具体情况,但一点不耽误大家的八卦心。
宋朝一个读书人摊了摊手,“我就知道猜中了,唉,谁让这些功臣的下场都不怎么样,怎么可能还会有人冒着风险和朱元璋干啊。”
年轻的武官很理解的开口,“大概是因为这些人,谁都怕自己遇到的是朱元璋吧。”
......
前面朝代的文武官员们,即便是选,也不可能跟朱元璋,大家还是惜命得很。
明朝皇帝们心情都不能平静。
洪武年间
朱标是不清楚张居正和于谦是什么下场的,但多少能结合后世人的猜测,唉,他爹的一些做法他也是不赞同的。
朱元璋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
这段时间,明初的功勋大臣们走的走、散的散,整个朝堂人也少了,虽然还有些人在,但也夹紧尾巴做人,生怕随时身首异处、家族泯灭。
但现在这帮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光幕,对南明的情况很好奇,虽然不敢随意议论,怕有人监视,但这种情况他们是乐得看笑话。
那位斩草除根、过河拆桥,开国皇帝那么多人,最嗜杀的倒是被他们遇到了。
胡惟庸叹着气,他己经带着儿孙们归隐去了,朝堂的风云与他无关,经此一事,他才知道活着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建文年间
朱允炆嘴角挂着薄凉的笑,跟他有什么关系,反正后面那也也不是他的后代,着急的也应该是燕王而己。
永乐年间
朱棣教育完大胖后,哪知道后面又来了一堆破事,“这个南明啊,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崇祯年间
朱由检看到南明的消息也是心里一咯噔,整个人都显得心烦意乱。.g¨u`g_e?b.o?o·k?.,c_o?m.
这一楼,也有不少人在聊。
【整个南明都到了宁愿接受清的统治,留辫子还是留人皮,当时那些武将文官己经选择好了】
明朝皇帝们看得脸都黑了。
像前面朝代的很多人都不怎么清楚南明的历史,要真实情况是这样,为了活命,肯定都知道怎么选,与其坐等秋后算账,的确不如一起死。
崇祯年间的文臣武将们,此刻要说心里没有什么想法那不可能。
【也算是理解明末精英的选择,降清虽然丢脸,但要是内斗失败,再怎么公忠体国都要做好全家饿死的准备】
各朝人士看到这个留言,也有人理解。
只是明朝的皇帝们,这心里很不是滋味啊。
尤其是朱由检,他本就是历史上的末帝,如何会希望看到臣子们都投降敌人?难道他要说自己不是刻薄寡恩之辈?问题是大家会相信吗?他自己都不信。
【客观上看朱元璋的确有功劳,但要不是出现了一个朱棣,明朝大概就是秦的下场,朱棣后来都不知道打了多少补丁】
嬴政:??他也是没想到说明朝竟然还提到大秦了,但这一次他也有好好吸取二世而亡的教训,同样吸取后面这些朝代的教训。
朱元璋烦躁的抓着头发,“标儿,咱是不是真的有很多做错了?”
朱标也觉得朱棣当皇帝的确厉害,只是听到他爹的问话后,连忙回过神,斟酌着回答…
永乐背着手,他感觉自己也挺苦逼的,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现在的朝堂倒是还算稳定,但想到后代们遇到的情况,他也是愁。
【因为都看到了前车之鉴,假如我为了大义跟你干,但最后不仅分不到胜利果实,可能屠刀还会落到头上】
其他朝代的人们还只是单纯的八卦,王侯将相们还吸取一下教训。
但朱元璋的神情却显得有些落寞。
朱标安慰了他爹一会儿 也管不了那么多,至于他爹和老西的后代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吧,心态放平一点,他还想活得长点呢。
{网友二:我要是那些被朱元璋杀身灭族的功臣之一,重回元末,也要抢先一步宰了他。
朱元璋己经把最坏的结果给他们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便是投靠其他人,最差的下场也不过如此。
再说第一世就算了,现在就相当于满级神装重回新手村,还不自己当皇帝?
重生了还不敢当皇帝的话,也太小家子气了}
各朝人士不免笑出了声。
有不少人赞同这话,都被剥皮了、全族都死了,现在能重来,肯定要拼命弄死仇人。
洪武年间
洪武朝的功臣们,听得他们都很心动了,当然遗憾的是他们没机会重生啊。
朱标转头看了眼他爹,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变化,也只能靠他自己想通了。?au优?÷?品??小·±说^?网d} ?&?追¨最[新??`章?节!&
马皇后看了眼光幕,神情也淡淡的,她最近的烦心事太多了,眉宇间都带着倦态。
{网友西:族被诛灭,亲人被杀,再来一次,怎么可能还舔着脸去说任你驱使,咱又不是奴才,都重生了想着的还是当奴隶,又不是非得朱元璋才能荣华富贵}
各时空,一部分人尴尬了,但还有不少人纷纷赞同。
就像韩信,知道历史后,他也不想跟着刘季混了,对害死自己的人,这可是仇人,膈应就不说了。
当然继续往下看,各朝人士也看到了其他类型的留言。
比如有人觉得功臣集团会继续跟着朱元璋干、因为没有朱元璋就没有他的那些手下能青史留名。
这种留言下面,争吵不休,祖辈们都快看不过来了,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
祖辈们以前也是看过差不多类似的场面,所以也不算太惊讶。
刘晓希看完这些评论后,叹息道:“现在民科历史有一种趋势,王朝的腐败根源可以是士族、文官集团、商人,唯有皇帝是最无辜的,封建专制也是最无辜的。”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
刘晓希的语气平静,但大家却听出了话里的讽刺,虽然不是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但还是感觉到有些尴尬。
各朝的官员们也没想到自己能这么背锅啊,不否认有些朝代有官员的问题,但也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嘛。
商人们也挺无语的,他们就是爱钱了点,虽然不乏出现一些胆子大的通敌卖国,但不是所有人都敢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