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玥子 作品

第407 章 朱元璋家的那些儿媳妇(第2页)

“想岔了啊,想岔了。”

谢家一众老幼也在哭,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住在周围的王公大臣们,一边同情对方,一边可怜自家,都是可怜人啊。

永乐年间

朱棣看着光幕上说到媳妇,还有些高兴,只是想到媳妇己经没了,整个人变得失魂落魄。

朱高炽也奄奄的,他也是想娘了。

{五、鲁王朱檀的妻子汤氏。

她是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只是这两夫妻沉迷求长生不老,王府上还养了很多道士炼丹。

有一个道士就出主意说,要炼制好仙丹,需要阉割一百个八岁的男童,这两夫妻就信了,买人不够就抓呗,弄得老百姓们家家户户人心惶惶。

这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他护犊子,信了朱檀是媳妇背着自己干的鬼话,把汤氏凌迟处死了。

朱元璋想来也有些愧疚,就把汤和的另一个女儿嫁给朱檀当续弦。

朱檀呢,回到自己封地继续炼丹修仙,结果一年后中毒身亡。}

各时空都不免唏嘘,百姓们是真觉得朱允炆削藩削得好,瞧瞧这些不做人的狗王爷。

还有不少人在议论朱元璋的,明明自己的儿子问题最大,偏偏护犊子护成这样。

各朝的姑娘们现在是一点都不惦记嫁入皇家,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们,本就锦衣玉食,要是遇到朱家这些儿子,那可不是谁都受得了。

洪武年间

汤和都忍不住要哭了,和皇家联姻他当然高兴,但看到这种结局,他是真的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更别说现在怕是天下人都要说他教女无方了。

汤和的媳妇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老爷啊,咱们女儿怎么可能会做这种事,一定是那朱檀故意的。”

汤和被这话吓得脸都白了,连忙捂住媳妇的嘴,“你想死不成?”

......

各家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呢,瞧瞧连儿媳妇都能说杀就杀,他们这些大臣一比较,嘿,似乎也正常了。

皇宫内

朱标即惊愕又愤怒,谁能想到如今才几岁的朱檀,最后竟然为了求仙问道疯魔到这种地步,况且他爹这事做的,朱标眼里满满的不赞同。

朱元璋尴尬的无地自容,只怕天下人又不知道会怎么说他了,“标儿,就按你说的,你那些弟弟一定要严加教育。”

朱标想了想说道:“爹,我看二弟妹那边,你还是让他们和离吧,如今天下都知道朱樉苛待发妻,再让他这样下去,名声还要不要了?”

朱元璋满眼惊愕,“和离?标儿,这、你让爹想想。”

“这事情不能拖太久,必须尽早处理好,不然不好收场啊。”

......

郭宁妃也慌啊,她担心自己和儿子会被厌弃,那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六、潭王朱梓的妻子于氏。

她是明初将领於显的女儿。

因为於氏的兄弟牵涉到了胡惟庸案中,她爹於显虽然死了,但因儿子的关系,也被列为胡党。

这夫妻俩就很害怕啊,等到朱元璋派人来召儿子进宫,潭王害怕极了,和媳妇双双自焚而死,年仅22岁,也没子嗣}

老百姓们都目瞪口呆,显然是没想到还有这样死的。

朱元璋也一样,他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儿子的胆子比老鼠还小,人都气笑了。

朱标扶了扶额,这事情,看得他也是无语至极。

才九岁的朱梓和他生母定妃,两个人都快哭了。

朱梓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这个死法是他没想到的。

定妃抹着泪,“这个蠢儿子啊,怎么那么蠢啊。”

......

於府

於显整个人都晕乎乎的,他都没想到还有自家的事情,儿子受到牵连只怕难逃一死,而女儿竟然也是这种死法。

於夫人己经绷不住嚎啕大哭了。

当然现在不只是於家,周围住着的勋贵们,就没有哪家是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的。

{七、蜀王朱椿的妻子蓝氏。

她是蓝玉的女儿,蓝玉案爆发后,蓝氏也在史书中消失。

八、湘王朱柏的妻子吴氏。

她是开国名将吴祯之女。

朱允炆登基后,朱柏被人指控意图谋反,建文帝责命他进京问罪。

朱柏又惊又怒,为证清白,亲自放火烧宫,携带妻妾自尽。

九、代王朱桂的妻子徐氏。

她是徐达的第二女,夫妻俩的婚姻并不和睦。

徐皇后去世后,朱桂还把她赶出了王府,晚年她也是独自抚养孙子,病重孤寂的死去}

光幕下

各朝也有不少人在感慨,这同样都是朱元璋的儿媳妇,有命好的当上皇后,在史书上留名,也有命不好的,活着受苦,还要被殉葬。

商人常年做生意,本就相信命运安排的说法,“同样都是人,命运还真是大不相同啊。”

读书人颇有些可惜的说道:“唉,只怕这蜀王妃的结局好不了,也许就这样没了性命也有可能,算是z治斗争的牺牲品了。”

姑娘眼里有些忧伤,“其实看来看去,真正美满幸福的婚姻,终究是少数。”

......

洪武年间

朱元璋一看到朱允炆这名字,就火气腾腾往上冒,而且这些情况,以后谁敢把女儿嫁给他儿子,还真是个问题。

朱标己经云游天外了,一心担忧自己媳妇看到表妹的情况会是什么反应,唉。

郭惠妃对自己这两个历史上的儿媳妇,有愧疚、也有怜惜,前朝不是她能插手的,当然这一次她也希望这俩孩子改变命运,别嫁给她儿子了。

胡顺妃趴在桌上,都要哭晕过去了,她儿子儿媳怎么那么惨啊,这该死的朱允炆,她恨啊。

没被点到的后妃们,还很庆幸,好在没有自己儿子和儿媳被点名。

太子府上

常氏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没想到朱椿的王妃就是她亲表妹。

蓝氏忧心忡忡的道:“你表妹这孩子,怎么就,这次一定不能让她嫁了,”说着蓝氏有些欲言又止,“若时间回到从前,娘也不愿意让你嫁。”

“放心吧娘,这一次表妹肯定不会嫁给朱椿的。”

“唉,你舅母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担心呢,不行,我得去看看。”

......

蓝家,蓝玉的夫人眼里是刻骨铭心的恨意,她怎么可能不恨,自己的丈夫、孩子都死了,都没落到一个好结局。

洪武朝的大臣们,己经学会接受事实了,最是无情帝王家,该作打算的人己经提前做好了打算,至于还在犹豫不决的,也己经找相交甚好的同僚去商量了。

胡惟庸、李善长这些己经庆幸自己的选择,人啊,要惜福,家族还好好的就不错了,至于接下来的朝堂如何,和他们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