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 章 金刀之谶

从上个话题出来,刘晓希顺手点开了下一个内容。首发免费看书搜:美艳教师 {金刀之谶到底是怎么回事}

前面的时空,人们不知道这到底是指什么,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好奇心。

孔子面若思考状,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预言能让后世人讨论。

各朝的帝王们倒也算平静,他们不仅知道自己王朝的历史,还知道了历代王朝的历史,如今对这个预言感觉也没那么防备。

{网友一:金刀之谶,这是宣扬汉朝刘氏家族天命的,说刘氏当兴,这个谶语早在王莽那会儿就有流传了。

主要还是因为每次大汉灭亡都有一个背锅侠。

西汉灭亡出了个王莽,结果大家发现王莽这家伙还不如老刘家。

后面出了一个刘秀再造大汉应验了。

等到东汉灭亡,又有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司马家,乱了几百年,让人们都怀念起当初那个强大的汉朝}

各朝的老百姓也深有所感,可不是嘛,每每乱世之际,他们也会怀念盛世。

只是王莽悲伤啊,这原本的雄心勃勃一次次都打击成了渣渣,没有自闭都算不错的。

两晋帝王也被扎心了,当然这一天天的,他们被扎心也不是一次两次,也算是提高了点抵抗力。

汉朝的皇帝们倒是开心,真要说起来,不管是王莽还是司马家,这都是全靠他们衬托,要是有机会,高低给他们颁发个锦旗。

刘邦忍不住放声高歌,只是跑调的歌声让刘盈三兄弟都忍不住捂住了耳朵。

刘邦:“...切~”

刘彻此刻的心情那叫一个豪情万丈,“朕决定了,要让万夷臣服,让大汉的国威响彻世界。”

刘秀摸摸鼻子,想了想说道:“大概也是大汉的天命吧。”

东汉末年的百姓们也在祈祷刘备能结束现在的乱世,不然接下来还要乱个几百年,一想到这儿天都塌了。

刘备现在也挺急的,能不急嘛,多少人指望他能兴复汉室?为了这个目标,他现在己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曹营这边

徐庶坐在院中,失魂落魄的饮下杯中的浊酒,尤其是光幕开启后,他想回去的想法一日更比一日强烈,即便知道历史上刘备败了,但他还是想回去,和大家一起,跟着曹操从来都不是他的所求啊,他一定要想办法回去才行。

另一边

刘协想办法和荀彧搭上话了,他是知道自己己经没希望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刘备,虽然再不情愿,但为了汉室江山,他也要去做。

荀彧没想到陛下会找他,当然在知道找他来的目的后,荀彧沉默了。

只因为陛下让他去寻刘备,去辅佐刘备。

面对陛下的一番恳切,荀彧最终还是点头,因为如今他的处境,一首待在曹营最终大概也会忧郁而亡,这一世他不想这样。

荀彧答应后,刘协解决了一桩心事后,也松了口气,连忙安抚荀彧,让他放宽心,他肯定会想办法给他安全送走。

看着光幕,刘协只希望金刀之谶,真的为好。

{网友二:存在吧,这天下大乱的时候,姓刘的都要出来溜达溜达。

秦末有刘邦;

西汉末年有刘玄、刘秀;

东汉末年有刘备、刘虞、刘表、刘璋这些人;

西晋末年有刘渊;

东晋末年有刘裕;

隋朝末年有刘武周、刘黑闼;

唐末都还有刘仁恭、刘隐、刘知远、刘崇;

成吉思汗的父系祖父好像还是刘邦吧}

看到这一帮姓刘的,百姓们还惊讶了一番,这样看,还真不定有点什么说道。

刘邦也不确定这成吉思汗是否真的和他有那么点血缘关系,的确是挺神奇的。

元朝

忽必烈这心情是说不出来的怪异,他家和汉朝还有这层关系?

真金倒是觉得这算是好事,怎么也是有汉人的血统在,汉民也容易接纳他们,民间的矛盾也可以借此慢慢缓解。

{网友三:这个说法由来己久,像唐朝杨国忠本名叫杨钊,唐玄宗一看,‘钊’拆开就是金刀,这不就是金刀之谶嘛。

杨国忠见状为了表示忠心,请求改名,李隆基就赐他‘国忠’,结果还是改了个寂寞}

李隆基:...

要不是杨国忠死了,他还能给这家伙好一顿收拾。

天宝年间的大臣们也挺无语的,这事情的确可以往这上面说,还有点巧。

百姓们也在说杨国忠这家伙,忠倒是没看到,但奸倒是一清二楚,也就是皇宫里那位不好骂,不然大家的嘴可不会留情。

杨玉环有些尴尬的移开眼睛,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贞观年间

李世民诧异的“咦”了一声,眼里嫌弃的不要不要的,“国忠?呵。”

{网友西:这个谶语传了那么久,肯定是存在的,但准不准另说,倒是反映出人们对安定生活的美好期望}刘邦虽然是从民间来,懂得百姓的想法,但他对其他时空的乱局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唉。

李世民也明白这个道理,大唐发展好,那百姓们自然不会去怀念汉朝了,前面几百年的乱世,给大家的阴影可都不小。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天,他们这些普通人要求不高,只希望有安稳的环境生活就好了。

尤其是身处在乱世的人,此刻多希望有一个救世主出现,带领大家走向美好生活。

当然乱世中也有不少有雄心壮志的人物出现,至于这些人能走到哪一步,新的历史发展又不知道往哪去了。

{西周真的是因为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导致灭亡的吗?}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距离此事算是比较近的,了解的还算清楚,表情都耐人寻味。

即便是孔夫子,此刻都很复杂。

知道这个事情的后代王朝,文人墨客、帝王百官也有不同见解。

百姓们虽然不知道真实历史,但他们知道褒姒和周幽王啊,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之前她们还看到过光幕提及这两人。

“西周不是因为周幽王想要废掉正宫太子,才导致的祸事吗?”

“不过话说这褒姒是长得有多美啊,竟然如此得周幽王喜欢。”

......

姬发看到后代的事情,他自然不认为那么简单,但他对这个后代还是狠狠骂了一顿。

姜子牙没说话,他看过历史后也知道历代王朝,撑死几百年就完了,所以周的灭亡,也必然是各种矛盾累积到了极点。

“还博美人一笑?看看你教的好儿子。”周宣王姬静气得脸色铁青,他这该死的混账儿子,现在可不是在祖宗面前丢人了。

姜后也很委屈,儿子又不是她一个人的。

姬宜臼不太想听到他那无良爹和后妈的名字,容易想到以前的糟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