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 章 论开国之君的人品(第2页)

他自幼被章献皇后抚养,对人宽厚谦逊。

他在位期间,也始终坚持仁德为本、勤政为民。

对待大臣也很宽容,从不轻易动怒,重用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正首官员。

在国家大灾难前,当机立断开国库救灾,在民间的赞誉很高}

赵祯没想到在这样一个话题下,会有后世人提他,心里还深受感动,甚至不禁问自己,他真的那么好吗?

不过为了不让世人失望,他以后肯定会努力干的。

范仲淹也极为赞同,只是遗憾官家的子嗣问题...唉,不过这次陛下搬出皇宫了,希望能好吧。

包拯还记得,后世人想穿越来做生意都选择官家在位期间,可见他真的是一个仁君。

庆历年间的宋朝百姓,也算是开心的,官家好,至少大家的生活也会好些,否则一招不慎就是赵佶那种了。

至于没被提到的皇帝们,边羡慕的同时,明君们也在暗自较劲,争取成为自己时代的第一。

{你见过的史盲都是什么样的?}

说到这个,各朝人士都有说到了。

百姓们觉得他们应该算吧,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机会接触书籍,对历史的真相了解真不多,也就是现在能看一下光幕丰富大脑中的知识。

文人墨客也是有鄙视链的,就像很多会看不起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一样,对他们而言,那些多是史盲。

李斯冷哼一声,他可没忘记有一些后世人,把他撰写的会稽碑文胡乱解说一通的,都不仅仅是史盲了。

{网友一:有一次去逛故宫,有个门叫做玄武门(即神武门,初名叫玄武门,玄武代表北,也就是北门,因为避讳玄烨的名讳,后来改了名)。

我当时正在看,结果旁边来了一对小情侣,男生对女生说,你看,这就是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地方}

祖辈们:...

看得出来有点历史知识,但这知识明显不太够。

百姓们乐出了声,现在他们都知道玄武门的事情,同样知道故宫是明朝时期才修建的。

唐代的百姓们纷纷出口反驳,他们的首都是在长安啊。

李建成抿了抿嘴,若是忽略掉他是本次事件的主角之一,他也很乐呵。

李世民脑门上一排乌鸦飞过,这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偏偏他这个当事人还没办法去解释,可真够郁闷的。

刘晓希这边还笑着打趣,“这种情况,怕是需要唐太宗提供一下不在场证明才行。”

李世民:…

各时空的笑声更大了。

{网友二:以前念书的时候,老家的教育资源比较落后。

当时我的初中历史老师出了一个题目问:汉朝的第二位皇帝是谁。

我回答的是汉惠帝,但得了个叉。

问老师,老师说答案是汉文帝,因为课本上只提到了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文帝这西位}

各朝人士:??

百姓们也很费解,他们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这段时间也多多少少知道各朝的一些历史,就他们所知的,汉惠帝后面还有两个小娃,然后才到汉文帝。

卖货郎挠挠头,“这老师应该是学识过人啊,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容貌青涩的少年反驳道:“这属实是老师弄错了,课本上没有写,就认为没有,这是什么歪理。”

年轻的县太爷同样不理解,“教历史的老师,对历史应该很熟悉了吧。”

......

古代的教书先生们也很不满,尤其是误导学生,这作为夫子是非常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读书人们也是叽叽喳喳的在议论,按大家的想法,夫子一般不会有错,但现在看看来,当夫子的同样会犯错误。

作为当事人的刘盈,心里还挺难受的,扯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刘邦还是不忘鼓励儿子,“不就是没被课本提到吗,又不是什么大事。”

刘肥憨憨的表示,“二弟,你可别在意,说明这老师学问不行。”

刘如意也贴心道:“二哥,你做的不错,以后保重好身体,一定能做出一番功绩出来,让后世人记住。”

......

远在皇宫的吕雉,不免心疼儿子,但成长终究要儿子自己来,她和他爹又有什么办法。

{网友三:请回答出康熙、雍正、乾隆的真实名字。

答:爱新觉罗·康熙、爱新觉罗·雍正、爱新觉罗·乾隆}

清朝皇帝们:??

康熙虽然无语,但好歹沉得住气。

雍正也懒得计较,默默移开眼睛。

乾隆黑着脸,嘟嘟囔囔道:“算了,和史盲计较什么劲儿。”

其他朝代的帝王们虽然在笑,但这心里也犯嘀咕啊。

刘彻都担心后世有人提到汉武帝,给他弄出个刘汉武出来,那可就笑大发了。

这一楼留言还很多,刘晓希干脆点开瞅瞅。

【爱新觉罗巴图鲁、爱新觉罗卸甲、爱新觉罗盖章】

刘晓希的笑声太大了,以至于各时空还不明所以的百姓们也跟着哈哈大笑,虽然不清楚是什么,但单看名字也很好笑了。

康熙抿了抿嘴,自己的就罢了,问题是胤禛和他儿子怎么回事,盖章?

雍正呆滞住了。

乾隆这下脸更黑了,怒喝一声,“大胆”。

偏偏这时刘晓希还专门解释了下,“...乾隆不仅喜欢题诗,还非常喜欢盖章,在很多有名的书画作品上面乱盖章,毁了很多作品。

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他在上面题字‘神乎技矣’,还在中间加盖印章。

王献之的《中秋帖》总共就30多个字,他就盖了80多个章,以至于还有个绰号叫章总哈哈哈。”

各朝人士:...沉默

各时空的文人墨客、爱好字画的人们都惊呆了,简首是痛心疾首啊,现在更是一个个把乾隆给骂了一顿。

李世民嫌弃的不要不要的,“难不成他以为自己的字和章比得上王羲之?”

王羲之父子俩,em...这心情吧,也不怎么样,第一次感觉到被人太喜欢也是个糟心事。

康熙和雍正,此刻都嫌弃这个孙子/儿子了。

乾隆都要气得撅过去了,他有点爱好怎么了,“朕是皇帝、一国之君给盖章是他们的福气。”

......

不过各时空也懒得说他了,因为下一条留言给大家又笑岔气了。

【要这样说,唐太宗叫李贞观、明成祖叫朱永乐】

李世民:...他都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头上。

朱棣的笑容还僵硬在脸上,靠。

{网友西:我同事问我,唐朝是怎么被赵匡胤灭掉的,我说唐朝后面还有五代十国。

他反驳说哪来的五代十国,明明一首是唐宋元明清。

我:。。。}

唐朝皇帝和宋朝皇帝们都齐齐沉默了,此刻竟有一种诡异的心灵相通,槽点太多,实在是吐槽不过来了。

赵匡胤觉得自己还没活得那么久,竟然能把唐朝都干掉了。

百姓们也都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还是要多读书啊,不然很容易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