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腹 作品

第334章 首映当晚

灯光大亮,掌声如潮。

林恩、昆汀·塔伦蒂诺(通过卫星连线出现在剧院的屏幕上)、安迪·加西亚、妮可·基德曼、塞缪尔·杰克逊(纽约现场)等主创人员登台。

洛杉矶现场由林恩主持。

问答环节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前几个问题关于创作灵感、选角趣闻、演员感受,林恩作为核心制片人和编剧,主导着回答,妙语连珠,引来阵阵笑声和掌声。

这时,《先锋电影》的记者本杰明·罗斯站了起来,神情严肃,问题带着锋芒:

“Link先生,塔伦蒂诺先生。这部电影充满了令人不安的暴力场景,同时又包裹着黑色幽默和看似随意的深刻对话。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在刻意模糊道德界限?作为制片人和主要创作者,您如何看待电影可能对观众产生的潜在影响?”

现场瞬间安静。镜头对准了林恩和屏幕上的昆汀。昆汀在纽约那边立刻拿起话筒,似乎想争辩,但林恩在洛杉矶这边已经从容地接过了话头,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剧院,沉稳而有力:

“谢谢罗斯先生的问题。关于暴力,我想强调的是,《低俗小说》从未试图美化它。我们展现暴力,是展现它在这个故事发生的世界里真实存在的样子——它是丑陋的、突然的、充满毁灭性后果的。

文森特的结局、马文中枪、布奇在地下室的遭遇...这些都在清晰地传递一个信息:暴力带来的是痛苦和毁灭。”

他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说道:

“至于道德界限,电影通过人物的选择和命运,恰恰是在探讨它的存在和重量。文森特沉溺其中,最终付出代价;朱尔斯在暴力的顶点,因为一次特殊的经历,选择了放下武器,寻求救赎;

布奇为了守护一份承诺和爱人,铤而走险但也展现了人性中重情义的一面。这些角色的不同轨迹,本身就是对暴力循环和道德选择的深刻反思。”

“关于社会责任,”林恩的语气更加诚恳,“我们相信观众有自己的判断力。这部电影被定为r级,本身就意味着它不适合未成年人独自观看。

它是一部给成年人看的电影,探讨的是成年世界里的困境、荒诞以及在灰色地带中人性可能闪现的光芒。

我们展现世界的阴暗面,不是为了教唆,而是为了引发思考——关于暴力的代价,关于救赎的可能,关于在这个看似混乱的世界里,个体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

林恩的回答逻辑清晰,立意高远,既回应了质疑,又巧妙地升华了电影主题。

现场响起了比刚才更热烈、更持久的掌声。

本杰明·罗斯也微微点了点头,在本子上记录着。

林恩看向屏幕上的昆汀,对方露出了一个混合着佩服和“省事了”的笑容。安迪·加西亚和妮可也向林恩投来赞许的目光。

洛杉矶首映,在媒体区微妙的“金元”低语、个别影评人的酸葡萄心理以及制片人林恩滴水不漏的应对中,画上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句号。

灯光大亮的中国剧院后台,人群还未散去,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兴奋和香槟的气息。

但属于林恩的喧嚣才刚刚开始。首映的掌声刚刚停歇,他和妮可便被助理和宣传人员簇拥着,开启了紧锣密鼓的“午夜场”宣传行程——这是好莱坞大片首映后的标准流程,争分夺秒抢占第一波热度。

没有盛大的派对庆祝,取而代之的是昏暗电台直播间的麦克风、电视台后台化妆间刺眼的灯光和赶往下一站的疾驰轿车车窗外划过的城市霓虹。

林恩的声音在不同的电波频率里流转,回答着大同小异的问题:昆汀的独特风格、塞缪尔·杰克逊的爆发力、安迪·加西亚的转型、妮可令人惊艳的纯净表演...

他像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保持精力充沛,妙语连珠,将《低俗小说》的独特魅力再次精准投递。

在《莱特曼深夜秀》后台的短暂间隙,他与卫星连线的昆汀、纽约现场的塞缪尔·杰克逊又进行了一轮充满火花和粗口的电话采访(昆汀那头尤其“火力全开”),引得后台工作人员笑声不断。

妮可贴心地给他递水,眼神温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宣传机器轰鸣作响,直到时针无情地跳过午夜,才勉强告一段落。

深夜,比弗利山庄。万籁俱寂。

林恩山庄别墅的巨大主卧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壁灯,光影在昂贵的织物上游移。

房间里弥漫着暧昧的温暖和淡淡的雪松精油气息。林恩半倚着奢华的天鹅绒靠枕,结实的手臂紧紧搂着妮可。

妮可依偎在他怀里,沐浴过后的肌肤透着粉红,湿漉的金色长发铺散在他胸前,如同流淌的星河。激情过后的慵懒与放松像温热的潮水包裹着他们。

“雷恩·卡佛说这是颠覆性的...汤姆·哈迪森在电台里快把杰克逊吹上天了...”

妮可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性感,指尖抚过林恩的胸膛。

“媒体的风向看起来不错,你觉得...周五票房会有惊喜吗?”她的语气是轻松的,带着对林恩的笃信和一点小小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