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小儿 作品

第329章 年(中)(第2页)

由于此次军事行动的极端敏感性与残酷性,idf采取了极其严厉的媒体管制措施,严厉拒绝了所有外国媒体、国际观察员的进驻与报道,致使国际社会难以获得任何独立、官方的事件报道或第一手资料。

世界各地的人们,只能从一些在战区冒死拍摄后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流传出的零星画面、模糊视频,以及真假难辨的文字信息中,窥见这场军事行动冰山一角的可怕景象。

拥有对外公布军事行动进展的idf发言人,则在特拉维夫的媒体发布会上,不断地、单方面地向以色列国内民众与国际社会传达着军队的“辉煌捷报”。他们宣称,已经有不下十个“疑似”策划或参与海法恐袭的武装组织领导人或重要头目,在军事行动中被他们所斩杀。

同时,发言人强调,idf的部队将会继续向约旦河西岸深处进发,不会停下脚步,直到“所有反抗势力被彻底清除”、“潜在威胁被彻底根除”为止。

如此重大的、具有颠覆性影响的军事行动,其规模之巨,烈度之高,仅仅是进行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已经对整个中东地区的局势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毁灭性的破坏。

史无前例的、触目惊心的人道主义灾难,以前所未有的可怕姿态,浮现在了中东人民的面前,也震惊了世界。极少数勇敢无畏、具有职业精神的国际记者,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各种秘密途径深入到埃及一侧的西奈半岛边境区域,对那里聚集的巴勒斯坦难民情况进行了报道。

正是通过他们冒死传回的有限影像资料与文字记录,那发生在idf铁蹄下、被刻意掩盖的惨剧,才得以让更广泛的世人所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愤怒与谴责,尽管这种谴责在混乱的世界秩序下显得苍白无力。

超过百万人规模的巴勒斯坦难民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所有财产,被迫涌向了埃及边境,试图在那里寻求一线生机,寻求那微弱的希望之光。

通往边境的公路上,到处都是被遗弃的家当,以及那些在逃离过程中不幸遇难、残破不堪的尸体,和被战火烧焦的交通工具残骸。无人掩埋的乱葬岗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腐臭味。

“尸痕遍野”,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历史书中描绘战争残酷的词汇,成为了记者们在描述眼前景象时,能够拿出的最可怕、最真实的词汇。

而当如此骇人听闻的画面,那些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展现着死亡与绝望的影像,再度通过各种渠道出现在了整个中东地区人民的视野之中时,那种长期被压抑、被分裂、被旧有政治格局所束缚的情感,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般瞬间爆发。

某个已经沉寂了许久、却深埋在阿拉伯民族集体记忆中的声音,再一次以不可阻挡之势,重新出现在了公众面前,回荡在每一个阿拉伯人的耳畔:

是时候终结分裂与内耗了!是时候重新团结起来,组建一个新的、强大、统一的阿拉伯联盟了!

曾经自诩为阿拉伯世界领袖、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埃及,在这股民族主义与复仇情绪的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站了出来。在idf的军事行动进行到第九天,其残酷本质已完全暴露之际,埃及政府向全世界发布了措辞强硬、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告:

“鉴于以政府完全无视埃政府为维持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局势所付出的努力和所持有的美好愿景,悍然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肆意践踏、破坏两国之间原本就处于紧张状态的边境关系与地区平衡,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埃当局政府在此庄严决定,将于发布公告的这一时刻起,彻底、单方面撕毁与以签署的一切协议,包括但不限于‘戴维营协议’,再次将以视为阿的国家敌人,将‘消灭犹太复国主义政权’重新确立并加入为阿国的基本国策!”

此番公告一出,如同在已经沸腾的中东火药桶上又浇了一桶汽油,直接将整个地区的紧张氛围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潮!

当天,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便宣布进入最高级别的国家动员状态,全国上下,无论军队还是平民,都做好了随时投入战争的准备。

紧跟着埃及的号召,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甚至是远在红海之畔、饱受战乱之苦的也门,这些曾经在历史上与以色列有过冲突或对立的国家,也全都立刻响应了埃及的号召,纷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公开表示,将再一次携手,组建一个新的、旨在对抗共同敌人的阿拉伯联盟。中东的局势,在核爆的硝烟之后,彻底滑向了全面战争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