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相同图案(第2页)
墨骏辰将卫星云图与亚玛星图重叠比对,当南极异常点的坐标与星图上标记的“方舟枢纽”完全重合时,他按在控制面板上的手骤然收紧。
“钻探机器人传回的金属样本分析结果出来了。”通讯器里传来研究员急促的声音,“合金成分与哀牢山遗迹的能量核心一致,但……但岩层同位素检测显示,这片地下结构的形成年代超过了水蓝星的地质纪年。”
叶挽秦的心猛地一沉。超过行星形成年代的人造结构,意味着这并非自然形成的地质奇观。她调出蓝星与水蓝星的大气成分对比表,目光忽然定格在氦- 3的含量曲线上——两条原本平行的曲线在五万年前出现了诡异的交汇点,仿佛两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在某一时刻发生了物质交换。
“辰辰,你看这个。”她将屏幕转向墨骏辰,指尖点在蓝星地壳硅元素的同位素比例图上,“蓝星硅- 30的含量异常偏高,而这种同位素在宇宙中主要存在于超新星爆发后的星际尘埃里,水蓝星的地质记录里却有完整的捕获轨迹。”
墨骏辰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想起在哀牢山遗迹深处发现的那块残缺星图,上面用亚玛文刻着“创世之种”的字样。当他将星图数据导入水蓝星的古地质模型时,模拟系统突然弹出一串乱码,经过三重解码后,显现出的竟是蓝星的早期地貌扫描图。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放大的图像上,蓝星的太平洋板块轮廓与水蓝星南极大陆的凹陷处完美吻合,就像一块被精准切割的拼图。
更惊人的是,模型显示蓝星的地核频率与水蓝星的地幔波动存在着某种共振关系,仿佛两个星球是被刻意调试过的共鸣腔体。
钻探机器人传回的实时画面打断了两人的思考。镜头穿透最后一层岩层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地下空间并非想象中的金属结构,而是由数百万块散发着莹白光晕的晶体构成的穹顶,穹顶中央悬挂着一个直径超过百米的环形装置,表面流动的纹路正是亚玛文明特有的能量符文。
“启动光谱分析。”叶挽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当光谱仪的扫描光束触及环形装置时,晶体穹顶突然亮起,墙壁上浮现出动态的光影壁画。
画面从一片混沌的星云中开始,一颗蓝色星球在引力作用下逐渐成型,随后无数发光的“种子”从星球表面发射升空,最终在遥远的星系凝聚成另一颗蔚蓝的行星——蓝星的诞生过程被完整地记录在了这里。
“他们创造了蓝星。”墨骏辰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亚玛人,或者说水蓝星的先民,用某种科技将星球物质‘播种’到了银河系的另一端。”他指向壁画中一组反复出现的符号,那是水蓝星古文字里“方舟”与“后裔”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