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6章 移花接木经

鹧鸪天

东园桃李西园柳,暗把芳根暗中偷。

待到花开千万朵,方知此木非故丘。

墨香里的诡影

洛阳城南的“聚宝斋”,门帘上绣着貔貅吞金图,柜台上永远摆着半卷《宣和画谱》。少东家沈墨白生得眉目如画,指尖总沾着靛青颜料。这日清晨,他掀开地窖的油布,三十幅《洛神赋图》在昏暗中泛着古旧的光——全是他亲手临摹的赝品,却故意在曹植衣袂处少画一道褶皱。

学徒阿福战战兢兢:“少爷,这批画要是流出去……”

“流出去?”沈墨白蘸着朱砂补色,“我要它们挂在藏家的书房,嵌在当铺的暗格,最好能气死几个老学究。”

乱花迷眼

城东古玩市集突然冒出批“奇画”。李员外花五十两买下《韩熙载夜宴图》,宴饮处竟多了只握酒杯的纤纤玉手;赵秀才购得《清明上河图》残卷,桥头算命摊的幌子上分明写着“测字三元”。

茶楼里炸开了锅。说书人拍案叫绝:“依老朽看,这定是唐伯虎转世,专爱画里藏谜!”却有个外乡客冷笑:“什么藏谜?分明是假画!”众人哄笑时,沈墨白在二楼雅座抿茶,袖中滑落半截狼毫笔。

鉴伪秘籍

谷雨那日,聚宝斋挂出新匾:“辨伪求真”。沈墨白一袭青衫立于堂前,手中《鉴伪秘要》墨香未干:“凡购此书者,可免费鉴定三幅古画。”

藏家们挤破门槛。张财主捧着书如获至宝:“瞧瞧!这‘观裱辨绫法’写得明白,宋代院画该用双丝细绢!”转身却对着自家藏画惨叫——那《溪山行旅图》的裱绫,竟是单丝粗麻。

沈墨白在密室数银子,对账房先生笑道:“你猜这些蠢材会不会发现,《秘要》里写的‘宋绫特征’,是我上月刚发明的?”

柳暗花明

三年后,洛阳古玩行成了笑话。藏家见面不问画,先掏《秘要》翻页码;当铺朝奉鉴画,得先看沈墨白的新书。更妙的是,聚宝斋开始卖“保真箱”——紫檀木匣带三道铜锁,据说能防潮防伪。

唯有城外破庙的老画匠看透玄机。他醉醺醺地对乞丐们说:“那书里写的破绽,全是沈少爷自己画上去的!就像往酒里掺水的人,再卖你验毒银针……”

移花接木

中秋夜,沈墨白在画舫宴请藏家。酒过三巡,他醉醺醺挥毫泼墨,当众画了幅《嫦娥奔月图》。众人叫好时,他忽然将画撕碎抛入洛河:“诸位看官,你们怎知这不是吴道子真迹?”

河面碎纸随波逐流,月光下竟显出血丝般的朱砂印。翌日,聚宝斋挂出告示:“本月特供《奔月图》残片,附赠沈某亲书鉴伪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