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12章 瘸腿更夫骂宵禁 自伤残躯怨月明
梆子闷,步履沉,独恨长街夜行人。
分明自家足不便,偏怪石板路不平。
梆声惊碎三更月
亥时的梆子刚敲过两遍,赵更夫拖着瘸腿蹭过青石板路。他右腿木棍似的僵着,每走一步都像在夯地,震得腰间铜锣“咣当”乱响。忽见醉汉扶着墙根踉跄,赵更夫举起灯笼厉喝:“宵禁时辰还敢游荡?当心吃板子!”
醉汉眯眼嗤笑:“瘸老赵,管天管地管得着老子放水?”说罢解开裤带,水声哗啦溅在赵更夫草鞋上。他抡起梆子要砸,却一个趔趄撞上石狮子,旧伤腿钻心地疼。月光冷冰冰照着水渍,倒像条银蛇咬住他裤脚。
断腿记着廿年债
这场闹剧传到城隍庙时,卖馄饨的刘婆子直叹气:“老赵这怨气,得从二十年前那场大火说起。”
彼时他还是巡夜武师,飞檐走壁如履平地。那夜粮仓失火,他背出第七个粮包时,房梁轰然砸下。救火百姓都道他瘸得光荣,谁知县衙克扣抚恤银,连药钱都要赊账。
如今他腰间铜锣早没了“勇”字徽记,只剩个模糊的凹痕,像极了他塌陷的半边人生。昨夜打更路过粮仓旧址,新砌的胭脂铺飘出笑声,他竟抡梆子砸人家门板:“深更半夜笑什么?扰民!”
月影照见古今怨
这场景让茶馆说书人想起《水浒传》里的武大郎。那三寸丁背着炊饼担子,总疑心旁人笑他矮。施耐庵写得刻骨:“人若自矮三分,看谁都似擎天柱。”
更绝的是《儒林外史》里胡屠户的做派。自己分明怕极了范进中举,偏要骂女婿“尖嘴猴腮”。吴敬梓讥讽:“丈人的威风,都是女婿的软肋垫起来的。”
就连《红楼梦》里的焦大也难逃此劫。他骂贾府子孙“爬灰的爬灰”,实则是怨自己救主之功无人记。曹公叹道:“老奴醉话,字字都是陈年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