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1章 海市蜃楼织经纬(第2页)

北宋汴京茶商段氏曾识破此类迷局。某日见西域客商高举"分文不取"旗幡,却令仆从扮作乞丐在摊前哭求施舍。段氏观其破绽有三:

1. 言行错位:施粥者衣袖沾满油渍,却自称"斋戒三日"(《东京梦华录》载,斋沐者必更衣)

2. 情绪过载:学徒眼眶通红如染茱萸,悲戚之态堪比丧考妣(《相经》云:"伪悲者目赤而无泪")

3. 规则矛盾:"赠茶不限"却暗设"日赠三十盏"的隐规(《梦溪笔谈》谓之"阴契阳券")

段氏遂取《齐民要术》所载"观田术",立于街角半日,细数其赠茶不过十盏,余者皆以"茶尽"为由收取铜钱。正如《盐铁论》所言:"市贾不贰,非国之福",真正的君子之交,从来清明如鉴。

迷雾深处的刀光

最危险的迷雾,往往裹着糖衣。南宋临安某典当行,每逢朔望便张榜"义赎"——贫困者可半价赎回祖产。实则当票暗藏"三色墨"机关:

朱砂写就的仁义条款

松烟墨勾画的模糊期限

靛青小字标注的附加利息

当某书生欲赎祖宅时,掌柜取出《周礼》侃侃而谈:"九赋九贡乃圣人遗制",却绝口不提当票夹缝中"逾期日增利三分"的细则。这场博弈,恰似《孙子兵法》虚实篇的现世演绎。

守心之道

破解迷雾的密钥,藏在《淮南子·说山训》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敖最终看透君子国真相,恰因注意到:

商贾布靴底沾着金粉(频繁出入钱庄)

孩童传唱的歌谣忽改韵脚(舆论操控痕迹)

当铺库房夜夜车马不绝(真实交易规模)

正如歙县墨商江氏家训所言:"观其屑而知烟质,嗅其胶而晓鹿龄"。真正的高明,不在于戳破所有谎言,而在万千丝絮中,抓住那根真实的蚕丝。

白玉易污 素丝易染

——《淮南子·说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