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说书人 作品

第251章 姹紫嫣红(上)(第2页)

在打坐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现象,诸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是丑恶的魔相,都不要去理睬。有相之物皆为虚幻,一旦着相,便容易着魔。

此外,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时,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感觉身体消失、手脚和头部消失等,都无需理会。即便出现气要断了、头要爆炸的感觉,也不必惊慌恐惧,这是身心即将脱落的前奏。一旦害怕、警觉,便会前功尽弃,从而出定。

等到修行火候到时,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爆炸,此时内至身心、外至世界都会一同销殒,虚空也会粉碎,本性便会显现。不过,你不能着相去追求这个爆炸,一旦着相,就会被妄念遮蔽,非但无法引发爆炸,甚至连空境都难以进入。

密宗有一个益处,修行者常常能得到佛菩萨的加被,借助外界的爆炸声引发内心的爆炸。但千万不可刻意去求,更不要去想它何时会来,也不能刻意等待或迎它到来。

打坐定境中出现的一切形象都不必理睬,要做到置之不理。《金刚经》中的警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务必要牢记于心。一切色相都是虚假的,不去理睬就不会有问题。一旦理睬并执着于它,就有陷入魔境的风险。

二果罗汉,前念刚动,后念即觉。虽能不住于相,于觉悟后安稳归家,但念头有生起与熄灭,依旧存在生灭变化。所以,仍需经历一番生死考验,而后才能了却分段生死。

因此,开启本来面目的人并非意味着大事已了,仍需努力清除习气,进而达到三果罗汉遇事不动心的境界,甚至更进一步,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的境地,方可算初步完成修行。

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皆属于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直至七地,均为有为阶段,进入八地才是无为境界。七地虽已证得无为,但仍存有“无为”的概念,仍有“无为”的痕迹,尚未达到纯净无染。到八地,“无为”的痕迹才会消除。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自我审视,看看面对外境时内心是否能丝毫不为所动。若平时仍有妄心起伏,那便尚未达标;在境界中,若执着于外境,那就更不可取。无论何时、无论何处,内心都能空明如洗,能够随缘起用而不执着,达到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开悟。念头生起而不随之流转,亲证无为境界,使微细流注彻底消灭,这才是修行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