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选择不同,结局不同(第2页)
就只凭猜测,将两人的对话猜个七七八八。
甚至猜到,林祖辉拒绝了。
“哦,她跟我说了什么,你怎么知道?”
陈秘书未来几天要陪着林祖辉一起考察,现在即是替陈莉解围。
也是希望拉近两人的关系,方便后续接触。
“林先生,陈莉跟我都是清华校友,我们虽然不是同一届但都出自清华。”
“学校的校友,在深城有不少,大家偶尔聚聚。”
“陈莉有点误入歧途了,她待的研究所比较稳定,没什么晋升的机会。”
“这人又生性要强,对国外了解多了,最近一直在闹辞职。”
“想凭本事出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嗯?辞职?
现在才85年,国家还没到养不起人的地步。
不是90年代鼓励下海创业的时候,公务员辞职可是大事,估计是办不成。
“这种想法也算不上错,谁都有追求更好的权利。”
“不过,我不会帮忙。也没兴趣到处传话。”
陈秘书点点头,他知道林祖辉是聪明人,不会随便蹚浑水。
过来道歉,只是再提醒下对方。别一时没注意,随便传出去了。
“那就谢谢林先生了。”
林祖辉却有话想跟他聊,清华?他正好用了两个清华的学生。
“陈秘书是清华学子?我刚好也认识两个清华学子,不知道陈秘书认不认识?”
陈秘书面不改色,林祖辉说的人他不止清楚,还见过。
“郭学军,是我联络警方抓捕的。”
“他随身带着200万港币,通过贿赂抓捕的三个黑警,差点跑掉。”
“我们最终从抓一个郭学军,变成一次要抓4个人。”
这话一出口,林祖辉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中间还有这种事?石队长可是一句没说啊。
不过也是,陈秘书可以说出口,黑警又不是他的手下。
石队长可没法说出口,虽然不是他的直系下属,但都是警方。
“看来我不该问?”
陈秘书却不觉得,有什么不能说的。
告知点看似隐秘,实则无用的消息,也是拉近关系的手段之一。
“我跟郭学军是同届,求学时我们就见过很多次。”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京城的机关。”
“他被分配,支援三线建设了。”
“之前听到他的消息,是他从当地逃跑了,留了一封信就失踪了。”
“当地的政府找了他很久,最终才按叛逃上报。”
“没想到再听到他的消息,竟然是要我通知警方去抓捕他。”
这么巧?
林祖辉也有点诧异,世界还真小。通知抓人的,和被抓的竟然是同学。
“你说,这是选择大于努力,还是机遇决定成败呢?”
陈秘书听到林祖辉的询问,心神也是一阵悸动。
虽然是闲聊,但也让他经不住去思考,到底是哪一种?
过了几分钟,他才开口。
“林生,我决定两个都不是。”
“而是他自己走错了路,没人逼他逃跑,也没人逼他贪污公款。”
“他不跑,现在还是三线建设的骨干分子。”
“说不准调回京城了。”
“他不贪污,现在还是你公司的经理。”
“听说一个月2万多港币,也会一直过着人上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