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我汉家军士雄壮否?
汉兴元年,十月二十日。
刘辩步履略显迟缓地踏入云台阁,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行礼的群臣免礼起身。
终归不似当初的太子府了,再是潜邸之臣,即便刘辩再三言明,云台阁之中一切以政务为要,不必拘泥于虚礼,但终归是难以回到昔日的太子府旧景,那份君臣间的随性,终究是难寻了。
“嗝”刘辩打了个饱嗝,一屁股坐在胡床上,揉着微微鼓胀的肚子,眉头微蹙,声音中也掺杂着一丝饱食后的慵懒,道,“今日有何要紧事务”
高望不声不响默默退后几步,从干儿子手中接过一张漆盘,将一盏温热的清茶奉至天子左手侧。
这茶是他在北宫时就吩咐干儿子备下的,早早料到了天子今日会用得着。
刘辩瞥了高望一眼,也就是高望了,能伺候得他如此舒心,许多事情他都不需开口就已然做完了。
今天早上他吃得有些多了,甚至有些腹胀得难受。
刘清如今怀孕六月有余,虽然已经有过一次经验,但依旧克服不了来自体内激素的影响,情绪极度不稳定,时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莫名伤感,刘辩特旨允许刘清的父母可每日入宫探望。
而之所以刘辩腹胀得厉害,则是因为刘清时常会既感觉腹中饥饿,却又觉着腹中鼓胀没有食欲。
何皇后也是有经验的,明白这是孕期的常态,全然不似刘辩那么担忧,宫中经验充沛的女官可不在少数,也时刻关注着。
不过刘辩还是耐心地哄着刘清,他吃一口再哄着喂刘清吃一口,一来二去刘辩倒是吃得也比平日稍稍多了些。
刘清这个儿媳妇的待遇看得何皇后这个当婆婆的都有些吃味,半真半假地感慨刘辩都没对她这个母亲如此体贴过。
尽管何皇后只是无心之言,但落在刘辩耳中却是稍稍勾起了他的警惕心。
何皇后手里沾了太多血了,他都有些担心何皇后突然就嫉妒起了儿媳妇,钻了牛角尖。
董太后与何皇后的例子近在眼前,因此谨慎起见,刘辩端着一碗肉羹,就像是哄刘清一般,也温言软语哄着何皇后,一勺一勺喂着何皇后用膳,。
何皇后白了一眼将她当作孩童般哄着用膳的儿子,虽嗔怪了他几句,却是比平日多用了半碗肉羹。
哄好了这对婆媳,刘辩却是撑得有些走不动道了,还因此耽搁了时辰,难得来晚了。
钟繇从摆放在刘辩桌案右手侧的几封奏疏中取出一卷,展开后递给刘辩,道:“国家,赵平蜀传来奏疏,其已与巴夷王朴胡会晤,朴胡此人愿意归顺朝廷,但希望朝廷能正式册封他为賨邑侯,另外还有两部渠帅也都希望得到朝廷的封侯许诺。”
“赵平蜀”指的是赵温。
刘辩原本是准备将益州刺史赵昂调往徐州,或是任命赵温暂时担任蜀郡郡守,坐镇蜀郡郡治成都。
成都将作为此番征伐南中军队的后勤基地,以赵温的能力总管后勤,应当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但诏书还未起草,董昭便提醒刘辩,赵温是益州蜀郡成都人,而且也是中都官曹尚书赵谦的胞弟,按照三互法,赵温是不能担任益州刺史、蜀郡太守和成都令的,于是刘辩遂改授赵温平蜀将军的杂号将军衔。
刘辩接过奏疏,并未急于阅览详细内容,更没有表态,目光扫过侍中寺诸官,问道:“各侍中、侍郎的意思呢”
“臣与文和(贾诩)皆以为可;公达(荀攸)、元图(逢纪)两位黄门侍郎以为可;公仁(董昭)以为当威加蛮夷,只可封一人为侯,同时可致使賨人内里不和;正南(审配)、文休(许靖)两位侍郎以为蛮夷贪婪,不可轻许。”
“四比三……”刘辩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意,手指轻轻点着奏疏,“难得尔等意见相左,僵持不下。”
赵温的奏疏之中表示,如今的賨人内部也变了天,过往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治賨的制度被打破了,朴家渠帅慑服了其余六族,如今所谓的七姓皆是由朴家的渠帅朴胡做主,号为“巴夷王”。
但巴郡东部与巴郡西部却涌出了两股賨人势力,巴郡西部的賨人奉杜濩(huo)为首领,巴郡东部的賨人奉袁约为首领,两家与活跃在巴郡中部的朴胡相抗衡,三方势力几乎就是个迷你三国。
赵温邀请了三家一同坐下来谈判,都提出需要朝廷册封他们为巴侯,经过赵温的谈判协商,最后朴胡要求被封为賨邑侯,杜濩和袁约各封賨东侯与賨西侯。
这已经是赵温争取到的最佳条件了,賨人最初还想狮子大开口,提出要朝廷裂巴郡封王,将三人分别封为巴王、巴西王和巴东王,将巴郡分为巴国和巴东国、巴西国,由賨人自治,成为大汉的藩国属臣。赵温表示这绝无可能,并为三名賨人首领讲述了汉军这两年的恐怖战绩,并带着三人前往汉中郡治南郑,那里囤积着朝廷为南下征伐南中而准备的海量物资。
朝廷此番物资转运至成都,途中设有三个转运枢纽。
其一自然是雒阳,其二则是长安,其三便是汉中郡的郡治南郑。
物资从长安入汉中,是走褒斜道,全程470里左右。
沿渭河西行,至郿县进入斜谷(褒斜道北段入口),沿斜谷向南,翻越秦岭分水岭,进入褒水河谷(褒斜道南段),最终抵达汉中郡的褒中城,最后沿汉水河谷西行至南郑。
沿途各处皆设有驿站和补给点,永平年间曾大规模修葺,路况相对稳定。
南郑城外,赵温大方地带三人参观了从益州良家子中精心挑选的健士营,观摩健士营的操练,只见军阵严整,喊杀震天,士卒衣甲鲜明。
领兵军官,三人竟也认得,那是巴郡临江县人严颜,是巴郡的汉人豪族,以勇猛善射闻名。
看着这临时征募的军队已有如此威势,三人心中暗惊。
难怪南匈奴被灭,凉州羌胡被杀者不下十万众,仅仅是临时征募的军队都有如此军容,那汉家朝廷的北方边军以及最为精锐的雒阳中军,又该是何等精锐健儿
赵温爽朗笑道:“看我汉家军士是否雄壮”
杜濩脱口高呼:“真熊虎之师也!”
赵温又引三人至府库,指着堆积如山、正在被运往各仓库的物资,朗声道:“看我汉军粮草充足否”
朴胡、杜濩和袁约三人凑近了查看起各座仓廪,分别装运着粮食、药草、柴薪、食盐、蔬果,并非是食盐的白色泥沙,还有些似乎是从未见过的军帐以及竹筒模样的器具。
“此物似盐,却是净水之物,乃是碾碎的矾石。那些军帐是天子设计的,由尚方令制作,能起到些防备蚊虫的作用,至于器具则是净水之器。”
《神农本草经》载:“矾石味酸寒…除痼热,炼饵服之”
矾石1斤值12钱,处理10吨水仅需2钱,是汉军历来外出征战用于净水之物,至于滤水器具更是早已有之。
大汉只是不明白沸水杀菌,但却明白用明矾和滤水器具将肉眼可见的浮尘和沙土滤除,军中常用的就是一张由多层粗细布帛和缝制的细网制成的滤网。
至于竹筒,则是收集蒸馏水的简易器具,每名士兵配发一只,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饮用水来源。
袁约亦不禁叹服,他们这些賨人哪里讲究过那么多,哪怕明知喝的水可能有问题,但数千年下来,只有喝不死的賨人才能传承下来,但这不妨碍袁约对汉人的智慧和彩礼感到惊叹,道:“确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赵温向朴胡、杜濩和袁约展示的一切,意在告知三人,朝廷此番是下了大本钱动真格的,而且天子都从内帑出钱了。
我们的新天子虽是位少年天子,但还未登基之时便亲赴戎机平定黄巾之乱,又在雒阳居中指挥凉州羌胡叛乱与并州南匈奴叛乱的平定,是勇武善战的天子。
而且我们的天子毕竟是位少年人,志向深远,更不愿意惯着不愿臣服的四方蛮夷,也不会给任何不愿意再看到首鼠两端蛮夷时叛时附,所以这一次是要彻底解决益州的蛮夷事务。
如果不是他赵温在天子面前尚有几分薄面,又与他们三人交情深厚,念着他们过去曾帮着他治理巴郡的恩情,亲自劝说天子暂缓对賨人的征伐,而是由他来劝说賨人归附朝廷,否则天子早就兴兵讨之,大军压境了。
末了,赵温意味深长地看向朴胡、杜濩和袁约,淡淡道:“望三位渠帅审时度势,莫负了温这一番苦心周旋。”
最终,敲定了賨邑侯、賨东侯与賨西侯这三个侯位,并由朝廷授予“汉归义賨邑侯金印”、“汉归义賨东侯金印”和“汉归义賨西侯金印”。
(3054字)
——
ps:下图为“汉归义賨邑侯金印”原图,但不确定是曹操于建安二十年(215年)攻下汉中后封赐,还是刘备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设宕渠郡时封赐,但朴胡、杜濩和袁约三人是两方的好处都吃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