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 作品

第57章 陈光标(第2页)

备受争议的慈善方式

陈光标在慈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极具争议性的方式。他热衷于制造新闻话题,垒砌人民币现金墙,以此来吸引公众对慈善和一些社会议题的关注。2013 年 12 月 24 日晚,他站在由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 “钱桌” 旁,晒出 16 吨人民币助推经济大普查,宣称 “经济普查,利国利民,从标哥查起”。这种夸张的行为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在借机炒作,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慈善的本质。

他还宣称要赴美收购《纽约时报》,2014 年 1 月 3 日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称愿倾尽家产收购。早在 2013 年 12 月 30 日,他在深圳 “2013 国际华媒大奖” 上获得 “杰出华人” 称号时,就发表获奖感言提及此事。然而,《纽约时报》董事会成员拒绝见他,公司发言人也拒绝评论收购事宜。这一事件让他收获了不少嘲笑,许多人认为他不切实际,此举只是为了博眼球。此外,他参与 “冰桶挑战”、发起 “光盘行动” 等,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有人质疑他做公益的纯粹性,认为他是在利用慈善为自己提升人气和传播流量,慈善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宣传需求。

暂别公众视野的日子

2017 年左右,陈光标决定淡出公众视野,这一转变与他的小儿子陈环保密切相关。当时,小儿子正在上初二,媒体上关于陈光标的一些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这些 “无中生有” 的消息让小儿子深陷压力与焦虑之中,甚至产生了自闭情绪,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月不肯上学,到学校也害怕与同学交往,担心被同学瞧不起。陈光标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家人造成了伤害,为了孩子的成长,他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媒体曝光。

在淡出公众视野的这段时间里,陈光标并未停止慈善行动。2020 - 2023 年三年疫情期间,加上支持冬奥会,他捐款捐物合计 3 亿元。疫情初期,国内口罩奇缺,他正在瑞士洛桑参加儿子的钢琴表演,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瑞士华人买下当地药房所有口罩,用飞机运回祖国,专车送往武汉,他本人也奔赴武汉做志愿者。后续,他陆续向武汉捐赠口罩逾 100 万只,向全国其他地区捐赠近 200 万只,以及 1000 台消毒喷雾机、50 吨消毒液、约 150 万吨粮油,合计人民币 5000 万元。同时,他还向周边友好国家捐赠大量防疫物资,包括口罩、口罩机、药品、消毒机等,仅通过中菲友好协会向菲律宾就捐赠款物共 3000 万。2021 年郑州洪水,他向郑州捐款捐物约 1000 万元。其他各种救灾和慈善捐赠同样不计其数,只是这些善举不再像以往那样大肆宣传。

如今的状态与新事业

2023 年 12 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 6.2 级地震,陈光标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连夜组织物资采买、装车和发车,将棉被棉衣、手电筒、方便面、卫生纸与卫生巾、日用药品、发电机和大型设备煤炭等共计价值 4000 多万元的物资,装满 180 多辆大货车,亲自带队赶赴甘肃和青海地震灾区。他表示,看到受灾群众众多,参与公益慈善捐赠的企业家未达预期,便想呼吁更多企业家关注和支持。

如今的陈光标,情绪平和,不急不躁。他自称银行无债务,现金流顺畅,也无其他外债。他目前致力于研究电商助农 “村村播家家富” 项目,旨在去掉农副产品的中间商环节,让老百姓田间地头的产品直接卖给经销商,从而使老百姓获利更多。通过主播带货,近两年该项目销售额达到两个多亿。面对直播带货的潮流,他因考虑到自身年纪增长,熬夜和精气神不足,选择在幕后做总指挥,为推动电商助农事业默默贡献力量。回首过往,陈光标经历了慈善路上的高光与低谷,如今依然坚守在公益与事业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