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置办产业

到了宋家,陆淑容已经张罗好一桌饭菜。

宋思礼见陈先生来了,连忙添了副碗筷,又倒上一杯宋嘉特意给他泡的人参酒。

沈望川也陪着一起,三人小酌起来。

陈先生本就是宋家的常客,席间没半点拘谨,边喝边聊些家常。

酒足饭饱后,宋嘉才说起正事:“陈叔,是这样的。我和望川打算以后常来羊城住,想在附近再买栋骑楼,离我爸妈近些,方便照顾。”

陈先生立即应道:“这有啥难的!我回头就帮你打听!”

宋老先生当年留下的另外两处房产虽然还在,但都在城那头,离中山路太远。现在要照顾老人,确实得就近找房子。

虽说现在政策没明着许房子买卖,但私底下有门路。

谁家没个急用钱的时候?

真要碰到合适的,写个赠予协议,找俩街坊做见证,也就成了。

回到家后,陈先生跟妻子说起这事,没想到还真打听到一户人家要回老家的,就是不知道房子卖不卖。

陈先生心里急,大晚上的特意跑去那户人家问,得到了确切的答案。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陈先生一大早就带着宋嘉去看房。

一路往巷口走,陈先生就跟宋嘉说起那房子的来历:“户主姓周,不是本地人,当年战乱从浙省逃难来的羊城。凭着一手修钟表的手艺,慢慢攒下些家业,娶了本地媳妇,在这骑楼街一口气买了三套房。”

“可惜后来得罪了人,被下放了。老婆孩子跟着遭罪,去年年底才平反回来,可物是人非,家里人早就没了,就剩他和一个半大的儿子。原先的房子也只还了一套,但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就在印染厂。”

“爷俩图省事,天天在食堂吃饭,结果……”

陈先生叹了口气,“现在父子俩都铅中毒了。医生说他这身体不能再在印染厂干了,那边车间里的染料味重,对他这病是火上浇油。加上对羊城也心灰意冷,就打算带儿子回老家,估计再也不回来了。”

说着已经到了地方,陈先生指着前面的骑楼说:“房子是旧了点,但他急着走,价格好商量。”

宋嘉打量着眼前的骑楼,满意地点头:“旧点没关系,我们可以翻新。只要离得近,方便走动就行。”

“那正合适,”陈先生笑着说:“从这儿到你爸妈那,走路也就七八分钟。”

两人走到门前,陈先生抬手叩了叩门。

“谁啊?”里面传来沙哑的声音。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佝偻着背的男人探出头来。

看到陈先生带着个年轻姑娘,老周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虑:“老陈,你说要买房的……就是这位姑娘?”

“进去说,进去说。”陈先生笑着摆手。

屋里光线昏暗,满地堆着杂物,墙壁被油烟熏得发黄,角落里还结着蛛网。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在收拾包袱,见有人来,拘谨地站到一旁。

老周慌忙扒拉开一堆旧报纸,用袖子擦了擦两张木凳:“坐,坐……”

“别忙活了。”陈先生拦住他,“咱们直接说正事。”

老周脸上带着几分局促:“老陈,你是说真的?这房子……真能处理掉?不会出事吧?”

被下放的那几年,他尝尽了苦头,如今做什么都小心翼翼,就怕一不小心再惹上麻烦,重回那暗无天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