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雪飘飘飞 作品

第二十五章 三苏佳话,文曲星扎堆!

    汴水两岸。

    初春时节,江水悠悠。

    江昭立于渡口,衣袂在微凉的江风中飞舞。

    “子瞻、子由、子平,子厚,子固,子宣,请。”江昭执酒,一饮而尽。

    两步开外,苏轼、苏辙、章衡、章惇、曾巩、曾布六人并排而立,手上皆有薄酒一杯。

    “请!”六人齐齐一饮而尽。

    江昭淡淡一笑,眼中有着些许傲然。

    因玉清观的一次偶然相遇,以他为核心,成功将其余六人紧紧的联系了起来。

    自春闱以来,又经历传胪大典,庶吉士考试,七人已然有了不菲的交情。

    除了曾巩以外的六人,皆是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的年轻一代,都有立志厘清天下弊政,治政天下的野心。

    志向相同,年岁相似,要是不出意外,时间越久,七人的交情也就越深,慢慢的就会成为政治同盟。

    其中,除了曾巩与章惇以外,苏轼、苏辙、曾布三人皆是考上了庶吉士功名,未来前程不可限量。

    江昭与章衡两人,更是一人为状元,一人为榜眼。

    这样的组合,实在是骇人听闻,说是年轻一代含金量最高的组合也并不夸张。

    毕竟,未曾考上庶吉士的曾巩于治学一道颇有本事,将来妥妥的文坛代表人物之一。

    章惇更是早就考上了贡士,只不过他自认才华远超侄子章衡,耻于居于其下,拒不受赦而已。

    过两年,章惇再考,起码也是庶吉士起步。

    一个小圈子,两位三鼎甲,四位庶吉士,一位治学大家。

    无论是含金量,亦或是含权量都是妥妥的拉满。

    要是几人的交情可以长时间保持,怕是史书都得为之大书特书一笔。

    “子川,此下淮左千里路,又恰好是你大婚之期。”苏轼一脸遗憾的说道:“可惜我与子由过些日子得去往眉州,实在是一大憾事。”

    说着,苏轼郑重的从怀中掏出两封信笺。

    “这是我特意作的几首诗词,不成敬意,就当是提前为你祝贺结亲大事。”

    江昭有些意外,旋即一喜,双手捧过:“如此,实在是多谢子瞻费心。”

    文人墨客,向来以雅致为上佳。

    一般涉及恭贺之事,或赠笔墨纸砚,或赠书画珍玩,或赠诗词文章。

    苏轼以书信形式送贺礼,俨然送的诗词文章。

    苏子瞻的诗词!

    江昭如获珍宝,甚是欣喜。

    苏辙见此朗声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方锦盒,“这眉州特产湖笔,温润如脂,最宜书写婚帖。聊以相赠,贺子川与夫人百年好合,笔墨同心。”

    “哈哈!”江昭欣然受之,笑道:“庶吉士考试,你二人同列名册,声震文坛。料想此次下眉州,定是衣锦还乡,我也就不客气了。如此,就谢过子由赠宝!”

    这次,三百八十余位考生参与庶吉士考试,苏轼、苏辙二人齐齐列于名册,可谓技惊四座。

    一时间,兼有两人的父亲苏洵不忘进学之心,父子三人竟是有成为佳话的迹象。

    苏轼、苏辙两人,一跃从无名之辈俨然成了仕林新贵,不少人都甚是注目。

    江昭也屡屡于公开场合赞誉父子三人,为三人拉去了不少关注度。

    苏轼、苏辙两人相视一眼,齐齐一笑。

    衣锦还乡,无论谁人都难以拒绝,兄弟二人此次返乡的历程已经有了规划,第一件事就是祭祖。

    曾巩不知何时往后退去,搬来了一个红木匣子,摇头道:“一个个都送些文绉绉的物事,我来送个实在的!”

    江昭连忙接了过来,掀开一看,却是一套十二件的青瓷茶具。

    “新的越窑,子川要是没事,恰好可以与夫人品茗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