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蝌蚪 作品

第220章 李儒献策:董卓的破天下之局的关键

董卓被李智、鞠义呵斥、威胁了后,有些狼狈的出了皇宫。

只不过,董卓注定今天不会有好心情了,刚从皇宫出来,很快,又有麾下来报,豫州牧刘虞、荆州牧刘焉、扬州牧刘繇三大刘氏宗亲州牧也从三州出发来洛阳了,三大宗亲州牧齐至,距离洛阳城已经不过数十里了。

三大刘姓宗亲州牧,皆是刘宏提拔起来的,再加上三州皆没有什么大的动乱,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前往洛阳送刘宏下葬仪式,因此,在得了消息后,立即就不分先后出发了,并在路上了解了洛阳的巨变,互相联络后,三人齐至洛阳。

李昭派遣的使者,以及三大刘姓宗亲州牧齐至,这顿时就让本来感觉大权在握的董卓感觉到了巨大压力,与心情很是糟糕。

因为董卓发现,似乎就算是他拥兵把控了洛阳城,但是,北方二州有李昭、李辰等李氏,荆州、豫州、扬州有三大刘姓宗亲州牧,乃至冀州蔡邕、徐州卢植、益州的皇甫嵩、青州孔融等等也是忠心大汉的,或是名士,又或是名将,似乎并不可能坐看他胡作非为。

天下各大州牧给董卓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啊!

回到府上的董卓,彻底郁闷了,也愤怒了,怒砸大厅。

李榷、张济皆躲在一旁瑟瑟发抖。

李儒作为董卓的首席谋士,向来心思缜密、洞察局势,李儒接到李榷传来的消息,听闻宫中的情况,又得知三大刘姓宗亲州牧要齐至洛阳。李儒瞬间便明白了董卓此刻的处境与糟糕透顶心情。

李儒急匆匆而来,董卓一番怒火才发泄完。

“文优,你终于来了,你告诉咱家,难道我董卓就真的不能够权侵朝野,不能位及三公吗?谁都能够压我董卓一头,一个小小的李智竟然都敢指着咱家的脑袋骂!”

董卓见到李儒,立即憋屈道。

李儒听到董卓的话,忙对董卓拱手,安抚道:

“主公勿怒,这一个小小的李智自然不敢如此羞辱主公,真正敢羞辱主公的是李昭啊。”

“不过,李昭的风采与威慑,主公在李昭麾下听命过,也是该明白,我们暂时真不能激怒了李昭,不能给其把柄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主公受罪了!”

李儒对董卓一阵安抚,董卓听到李儒的话,顿时就没有了脾气。

他也就敢骂骂李智,但是,要面对李昭,董卓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董卓看着李儒,憋屈道:

“那怎么办?听说刘焉、刘虞、刘繇三个宗亲州牧,也要快到了洛阳,还有这李昭派来的李智,都不是善茬,一来就去面见皇后去了,还说什么朝堂公卿若与咱家所言若非实,李昭定会尽起并州精锐,杀入洛阳城,杀了咱家。”

李儒听到董卓的问话,眉头顿时皱起,说道:

“来之前儒也大致明白了主公在宫中的情况,这李昭确实与皇后关系匪浅,欲为皇后撑腰。但是,李昭还是顾及着先皇遗命不让其参与进立储之事中,因此李昭若没有真凭实据,并不好对我们出手。”

“因此,儒以为,我们绝不能让皇后洗清罪名,否则李昭极有可能借机插手洛阳之事,届时主公在洛阳权势与布局都将面临巨大威胁。”

董卓听着李儒的话,也是明白是这个道理,只是却颇为头疼,问道:

“文优,那你且详细说来,我们如何不能让那皇后脱罪?”

李儒闻言,微微沉吟,便说道:

“主公,首先我们要在言论上做一些文章,彻底抹黑皇后、何进的形象。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亲信,扮作普通百姓和江湖人士,在洛阳城的街头巷尾、酒肆茶馆中散布言论。就说皇后在宫中先前是有不检行为的,如当初为了不让生下二皇子刘协的王美人对其产生威胁,毒杀了王美人,这确有其事。然后,以此再散布言论皇后得知先皇要罢黜大将军,于是狗急跳墙,给大将军传信让大将军带兵清君侧,扶持先皇并不喜欢的大皇子为太子,妄图谋夺江山。还可以编造一些皇后如何苛待宫女太监、挥霍无度等丑事,让百姓们对皇后产生厌恶和反感。”

“同时,在朝堂之上,我们也要发动那些支持主公的朝臣,引导其他朝臣对皇后产生质疑。这样一来,皇后在朝堂和民间的形象都将一落千丈,想要洗清罪名可就难上加难了。”

“而光靠舆论造势还不够。其次,要做的还是要获得董太后的支持。”

“主公虽掌控兵力,但是与皇后对抗中,名分不足,而董太后在皇室权威高,董太后支持主公,可添名分,减少朝臣对主公“乱臣”的质疑,如若我们获得董太后支持,就算是李昭、刘虞、刘焉、刘繇等一众皇亲国戚来质问主公,也不能拿主公如何了!”

“其次,主公也需要拉拢朝堂三公九卿,构建一个稳固的利益同盟,让三公九卿为主公说话,其中司徒袁隗、司空袁逢以及大司农曹嵩等一众三公九卿在朝堂颇为份量,若是得他们支持,又有董太后支持,那么,主公便无需要多虑了。”

大厅内。

董卓听闻李儒这一番谋划,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道:

“文优此谋划倒是甚妙,若依照你的谋划,倒是能够应对这次外臣对我们的质问了。”

顿了顿,坐在主位上的董卓叹息一声道:

“只不过,咱家还是感觉憋屈啊!咱家本以为用兵控制了洛阳,杀了何进,废了大皇子刘辩,软禁了皇后,那么,这洛阳以及朝堂便是我们说的算了。”

“但是,现在还是需要对太后以及袁氏等人卑躬屈膝啊。袁氏颇为清高、贪婪,欲讨好他们,获得他们得支持,不知要多少卑躬屈膝,不知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呢!”

董卓有些憋屈说道,显然,对于现在的情况依旧不满意。

李儒听到董卓感觉憋屈的叹息,也是无奈,想要权侵朝野,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啊?

尤其现在大汉的情况,外臣要么是带兵的名将,要么是清廉的名士,要么是汉室宗亲州牧,根本不是那么容易权侵朝野的,需要长时间的经营。

最起码他们现在还是委屈求全一些。

不过,李儒自然不会这个时候再去扫董卓的兴,他现在更应该做的是给董卓动力与希望。

李儒眼眸微转,看着董卓突然开口道:

“主公,如今大汉外臣一心忠心汉室,主公若是想真正权侵朝野,怕是最先要做的还是解决他们,再换上去一批新的州牧上去,不要这一批新的州牧能力有多强,只要不仇视主公,不与我们作对便足以。”

“同时主公要加大力度招兵买马,强大自身。儒以为,主公这次不若趁此三大刘姓宗亲州牧至洛阳,主公若获得太后以及袁氏等大臣的支持软禁下来一个,先拿他们开刀!”

李儒的话,让董卓眼睛顿时一亮。

李儒没来之前,董卓便感觉大汉十三州的各大州牧,真是太令他头疼了,不论李昭、李辰、皇甫嵩、卢植等将领,还是刘焉、刘虞、刘繇等宗亲,压在他的头顶啊,很是憋屈。

但是,现在,李儒的话打通了董卓的思路了,是啊,他对付不了那么多,那就一个个对付。

“文优,以为刘焉、刘虞、刘繇三个宗亲州牧,咱家该先对付哪一个?又要如何获取袁逢、曹嵩以及太后他们的大力支持?”董卓忙对李儒问道,此时董卓的心情一扫刚才的憋屈与郁闷。

李儒也不迟疑,对董卓拱手笑道:

“儒以为,刘焉、刘虞、刘繇三个宗亲州牧中,刘虞或可成为我们目标。刘焉此人从其提出废史立牧,儒便感觉此人也是野心勃勃,其为荆州牧,对于我们未必是一件坏事。而刘繇相比于刘虞,并不是那么有威望,也并不是那么有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使刘虞留于洛阳,把其的豫州牧拿出来!”

“至于主公所言,该如何要如何获取袁逢、曹嵩以及太后他们的大力支持,这刘虞的豫州牧便可以抛出来,袁逢、袁隗一直希望袁氏子弟以及袁氏门生成为州牧,袁绍之前任渤海太守便令他们颇为不满,若是主公愿意助袁氏拿到这个豫州牧,袁逢定会愿意与主公结成同盟。”

“而对于太后,其一直想参与政事,但是因为之前何进怒斥其蕃后不得参政,因此断了希望,也不好再插手朝政了。但是董太后还有一个侄子董重,主公或可以许诺董太后,主公愿意助董重为车骑大将军,共同辅佐二皇子为天子,以此,换取董太后让主公为三公级别官员,儒以为,董太后也定会愿意与主公达成同盟。”

“如此,主公既得太后支持,又得袁氏支持,这朝堂上便可以暂时坐稳并且彻底立足三公级官员了,我们再徐徐图之,最终可成大事!”

李儒的话音落下来,董卓眼中顿时闪烁着兴奋与决绝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立稳朝堂,最终权倾朝野、掌控天下的权势的景象了。

董卓当即拍案而起,大声道:“文优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咱家先去拜访董太后!”

李儒闻言立即点头,确实,只要董卓能够先获得董太后的支持,那么,有了这块敲门砖,获得袁氏支持也并不太难。

说罢,董卓立刻唤来亲信,精心准备了一份厚重的礼物,带着李榷、张济、李儒等一众心腹,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宫。

来到董太后寝宫前,董卓恭敬地让人通报。

不一会儿,一个宫女出来,将董卓几人引入殿内。

董太后端坐在主位上,面色威严,董卓连忙上前行礼,尊敬道:

“拜见太后,太后万福金安。”

董太后端坐在主位上,面色威严,目光缓缓扫过董卓等人,最终定格在董卓身上,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董卓,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董卓连忙再次躬身行礼,语气恭敬且带着几分谄媚:“太后,卓今日前来,一是诚心拜见太后,愿太后万福金安;二是有要事与太后共商,此乃关乎朝堂安稳、皇室兴衰之大事。”

董太后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却并未立刻接话,只是冷冷的看着董卓,等董卓说下去。

董太后还是对董卓有些不满的。

因为,这些时日来,董卓杀了何进,兵马众多在洛阳有些猖狂,但是并没有对她多关心和拜见,这让董太后对董卓有些不满。

若非董卓表达出态度会扶持二皇子刘协为天子,她连董卓的面都不会见。

董卓见董太后没有反应,心中虽有些忐忑,但还是继续笑道:

“太后,如今何进已死,新天子新立,朝堂局势并未安定。卓虽不才,却掌控着一定兵力,愿为太后效犬马之劳。而且,卓听闻太后还有一位公子董重,才德兼备、智勇双全,卓愿全力助董重公子为车骑大将军,与太后、董重公子共同辅佐二皇子刘协坐稳天子之位。如此一来,董重公子也能位极人臣、光耀门楣,二皇子亦能稳坐皇位、开创新局,实乃一举两得啊!”

董太后听到这里,眼中顿时心动了,她并不好过多插手政事,若是能够让董重在朝堂上,那么,她在朝堂上也有话语权了,但很快董太后又恢复了镇定,看着董卓淡淡道:

“董卓,你如此热心助本太后,怕是有所图谋吧?莫不是想借着本太后的名头,在朝堂上为所欲为?”

董卓连忙摆手,脸上堆满笑容:“太后明鉴,卓绝无此意。卓不过是见太后贤明,又心怀天下,想为太后分忧罢了。而且,卓发现,卓与太后竟然是同出一族,本就有血脉亲情,如此,自当相互扶持。”

“血脉亲情?”

坐在主位上的董太后顿时一怔,看向董卓的目光中都多了几分审视,惊疑道:“你倒是说说,汝与本太后有何血脉亲情?”

董卓闻言,赶忙说道:“太后,实不相瞒,卓虽出身西凉,但族中长辈曾言,卓这一支与太后家族早年在西凉时便有渊源。虽历经岁月,联系渐少,但血脉之情从未断绝啊。今日,卓当重拾这份亲情,共同扶持啊,毕竟今日李昭便派遣使者为皇后撑腰怒骂卓了,还有三位宗亲州牧不久便到了洛阳。”

董太后听后,沉默片刻,心中思绪万千,这一刻她哪里还不知道,董卓哪里和她有什么血缘亲情,只不过是想要借她的势,来应对李昭、刘焉这些外臣而已。

董太后也深知如今朝堂局势复杂,自己虽为太后,却因何进的怒斥蕃后不得参政,一直难以真正参与政事。如今董卓主动示好,还提出如此诱人的条件,若能借助董卓的力量,确实可以实现自己的影响力,而且董卓认亲,若能将其控制在自己阵营,也可为董家势力增添砝码。

董太后如此想着,面色顿时舒展了,笑了出来,笑道:“本太后竟不知汝董卓竟与董氏有血缘亲情,如此更是亲上加亲了。”

“本太后就认了你这个子侄,钟颖,说吧,如此热心助本太后,怕是不仅有亲情,还是有所图谋吧?”

董卓见董太后笑了,当即大喜,也不迟疑对董太后拱手道:

“子侄确实有个不情之请,卓听闻杨太尉年老体弱,恐不能胜任太尉之职,卓一心为国,愿担此重任,更好地为太后、为朝廷效力!”

董太后听闻董卓此言,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董卓,这太尉之位可不是随意能予的。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皆盯着这重要职位,你若想坐上此位,得拿出让本太后和满朝文武都信服的本事来。”

董卓连忙躬身,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说道:

“太后放心,卓定当竭尽全力,卓会尽快获取袁司空、袁司徒等三公九卿支持。”

董太后闻言有些惊讶看着董卓,惊声道:

“获得袁司空、袁司徒等三公九卿支持?钟颖啊,若你真的能够获得袁司空他们支持,那本太后便真把这个太尉给你!”

董太后确实有些惊讶了,朝堂上袁氏若是倒向他们,那么,这对董氏的助力就大了。

董卓听着董太后竟然如此许诺,心中惊喜不已,看了一旁李儒一眼,见李儒给自己点头了示意。

董卓倒也不迟疑,把想趁这一次机会把刘虞软禁于朝堂的想法告诉董太后。

“启禀太后,李昭心向皇后,不惜呵斥卓,无疑是心向大皇子的,而刘焉、刘繇、刘虞等汉室宗亲州牧也是想要立长不立幼,因此,这一次他们势必恢复大皇子为新的天子,这些州牧势力太强了,卓以为………”

寝宫内,董太后听到李昭、刘焉等人皆支持大皇子刘辩,而不支持二皇子,顿时气的胸膛剧烈起伏,当听到董卓想要趁着这一次机会软禁刘虞,把刘虞的豫州牧拿下来,作为拉拢袁氏的条件,董太后终于明白了董卓有什么底气获得袁氏支持了。

董太后一番沉吟后,深吸一口气,很快看向董卓道:

“刘豫州年岁也不小了,并且在宗亲中威望颇大,如今朝局不稳,留其在朝堂倒也合适。”

董太后并没有说太多,但是话中意思无疑是表明了态度。

董卓心中惊喜,当即对董太后感谢,同时也请辞了。

董卓离开后,董太后心中也是不平静,不过,董太后并不后悔要留下刘虞,去获得袁氏支持,在立长不立幼的祖制下,刘协想要坐稳天子之位并不容易,侄子董重若为车骑大将军,并获得董卓以及袁氏支持便颇为关键了。

董卓拜访完董太后后,又深夜拜访袁氏,当天夜幕下,满身酒气的董卓被袁逢亲自送出了府门,显然是相谈甚欢。

洛阳城的大街小巷、酒肆茶馆中,很快就流传起各种关于皇后的谣言。

一些自称知情者的百姓在街头巷尾窃窃私语,说皇后当年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狠心毒杀了生下二皇子刘协的王美人以及这一次不惜为了翻盘杀了天子。

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城中蔓延开来。

“你们听说了吗?那皇后心肠歹毒得很呐,为了不让王美人的儿子威胁到大皇子的地位,竟然下毒害死了王美人。”一个身穿布衣的汉子在酒馆里神秘兮兮地说道。

旁边的人立刻围了过来,纷纷露出惊讶的神情。

“竟有此事?这是真的吗?皇后如此也太狠毒了吧?皇后如此一个美人,有如此狠的心,你不要胡言!”

“可不是嘛,你还别不信。而且我还听说啊,皇后得知先皇要因为没有挡住救活军,要罢黜大将军何进,就慌了神,赶紧给大将军传信,让他带兵清君侧,扶持大皇子为太子,妄图谋夺江山呢,听说这先皇便是因此不明不白驾崩咯!”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附和道。

一时间,洛阳城各大街小巷中百姓对皇后的印象急转直下,纷纷指责皇后的恶行。

一些得知皇后毒杀王美人这件事的世家子弟也是下场佐证,大量关于皇后不利的言论,在董卓派人故意引导话题下,愈演愈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