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朱棣入大汉
朱高煦一脸好奇的看着朱棣,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大明如今致命的问题。
其实也是历朝历代以来都无法避免的难题。
王朝初期还好,每一个王朝的初期,人口都相对较少,因为经历低谷。
但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土地兼并越发严重,真正的普通百姓手中,不说全部,起码大部分,是没有那么多土地的。
一旦遇到天灾,百姓收成不好,但赋税却并未降低,有些时候恐怕还更加繁重,为了自己不被饿死,为了缴纳赋税,地方的官绅就会开始对百姓手中的田地开始有想法。
这还是最为正常的一种操作,而有的地方有的人是根本等不及,早早的就会从百姓手中夺得田地,然后利用手段躲避赋税。
而这一套操作只要开始,恶性循环也就就此开始,这是每个王朝都会经历的。
哪怕每一代人都在不断的开荒,可耕种的土地总量一直在增多,但每隔一定的时间,就会爆发极大的矛盾。
如今朱棣问他要杂交水稻与土豆,其实他哪怕真的给了,大明的百姓就能真的变好吗?
百姓手中没有田地,有了种子又能怎么耕种下去?
且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杂交水稻与土豆一旦普及,必然会冲击粮价,那么大明的粮商,以及那些官绅地主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失。
这部分人,肯定会阻挠杂交水稻与土豆的种植。
无论是朱棣之前让姚广孝在顺天试行的摊丁入亩,还是现在的杂交水稻与土豆,确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触碰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哪怕再利国利民,那部分人都是会想尽办法阻挠的,这是现实。
在大汉没有这种事发生,是因为他每攻下一地,都会解决这个阶层,再进行重新分配。
只要稳定下来,基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但大明不同,大明的主体结构已经稳定了。
而且这些还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因为想要将土豆与杂交水稻全面铺开,哪怕朱棣全面去推行,没有几十年都别想做到。
哪怕是大汉,到如今,土豆全面铺开还早,杂交水稻也是在主要地方铺开,都需要时间。
朱棣听着朱高煦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陷入了沉思。
杂交水稻在大明已经种植两年了,哪怕产量再高,推行的进展也快不起来。
而且朱高煦提出这个问题,朱棣也是非常清楚的,他也出台过政策去遏制,包括朱元璋,包括每个王朝,都在做。
但最后,历朝历代到现在,没有谁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
朱棣也没有过于沉重,因为这个问题,朱高煦的大汉,已经有了答案,而他,也在做。
“老二,你说的确实没错,土地兼并,不仅你知道其实所有人都知道。
但以往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去遏制,且如今在大明,这个情况也并不严重。
不过这都不是重要的,我在顺天府推行摊丁入亩的事情,你应该知道的。
我准备在天下推行此国策,但朝中反对的声音太大了,这次找你配合演这出戏,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而如今问题已经解决了,摊丁入亩,大明已经开始实行了,现在正在重新丈量田亩,只要丈量田亩完成,后续就会开始进行。
到时田地越多,缴纳的赋税就越多,这种情况,自然就会得到一定的遏制。
这个政策还是你弄出来的,你应该清楚才对。
虽不至于尽全功,但只要保证大部分人,就足够了。”
“至于高产水稻与土豆的推行,速度虽慢,但只要我在一日,全面推行就不会停止。
哪怕就算我不在了,大明的下一任皇帝也会继续实行下去的。
此事关乎国本,更关乎汉人之未来,不仅只有你能够看到这些,我们也看得见。
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你也不要抠抠搜搜的,既然知道推广进行慢,多给些种子怎么了?”
朱高煦听着朱棣所说的话语,他能够感受到朱棣的决心,对朱棣,他也并没有去怀疑。
朱棣不是大明后面的那些皇帝,且如今皇权空前的强大,朱棣的威望,也足够高,朱棣来做这些,能够扛得住压力。
他也真的希望朱棣能够做到吧。
摊丁入亩未必能够彻底治疗,但可以做到极大的缓解病症,这点,朱高煦是相信的。
但前提得是大明得坚持实行下去。
“爹,你都这么说了,我可以给,但至于给多,你也不要想了,如今即便是大汉,都没有推行开来,没有那么的种子给你。”
朱高煦没有再去说这件事,其实他不想打击朱棣。
在朱高煦眼中,还有一个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这摊丁入亩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丈量田亩本就需要时间,而要各地都实行下去,皇权必然会下乡,直面地方势力,这个过程,不会短。
但朱棣老了啊,十多年的时间,朱棣未必能够完成,倘若朱棣一旦无法彻底完成,那么到了朱高炽、朱瞻基时期,这两位还能不能顶住压力实行下去,朱高煦可真不怎么看好。
朱棣确实威望高,永乐一朝时期,皇权确实极大,仅次于洪武一朝。
但朱棣能够抗住那些压力,朱高炽与朱瞻基,就未必了。
而且那些人不敢过于抵抗朱棣,那些人也是怕死的,毕竟留人还是留财,是个正常人都分得清楚。
到了朱高炽与朱瞻基时期,这两人本就亲近文人,只要朱棣这里没有彻底完成,他都不敢想到时的反对之声会有多大。
想想朱高炽与朱瞻基父子两人历史上做的那些事,能扛得住这个压力?这两人会和文官士大夫阶层闹翻?
这些他也没法提醒朱棣,除了没有发生外,也是朱棣无论怎么做,都难以彻底完成,时间太短了。
尤其是朱棣心心念念的为大明解决瓦剌与鞑靼这个大明边患的大志还没有实现,朱棣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做这些。
朱高煦只希望,大明今后有了杂交水稻与土豆,起码百姓的日子,不至于太苦吧。
这也是他能做的极限了,因为他是大汉的王,他能做的,就是管好大汉的事情,为大汉的百姓而着想。
不再去想,朱高煦随即话锋一转。
“不过这些给你了,南宁、容州、肇庆、潮州、漳州、泉州划分到我的藩地里面,这样可以了吧。”
“老二,你怎么不去抢?不行,绝对不行!
容州和肇庆可以,向东只能止于惠州。”
朱棣原本还高兴,之前只带回去杂交水稻时,他其实是不满的,但好歹也得了一个,他也没有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