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羊黄昏 作品

第158章,李善长,让我解决南北榜的问题,谁来救救我!

奉天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冰,朱元璋掌击门框的声响如同惊雷炸响,震得朱标下意识后退半步。¨衫.八+墈.书?王\ +埂·鑫/嶵-哙·

之间朱元璋额角青筋暴起,那双曾扫平天下的眼眸此刻盛满怒意,死死盯着儿子手中的科举名录:

“前两甲竟无一个北方士子?第三甲也只寥寥数人?当咱的大明是偏安江南的赵宋吗!”

得,就知道会这样!

朱标捧着名录的手指微微颤抖,黄纸边缘被冷汗濡湿。

他从未见过父亲对科举之事如此动怒,往日里即便有舞弊案,朱元璋也多是雷霆手段处置后便令礼部整改。

可今日这南北差距悬殊到近乎挑衅!

1165名录取学子中,南方占了1096人,北方仅69人,头两甲更是南方人的天下,这让出身淮右、以“驱逐胡虏”定鼎天下的朱元璋如何能忍?

“父皇息怒,”朱标深吸一口气,“儿臣起初也以为是舞弊,可暗中查访时发现,此次主考官魏明正乃湖南茶陵人,素以清正闻名,阅卷官中虽有南方人,但也有山东、河南籍的官员……”

“清正?”

朱元璋猛地打断,抓起案上的铜镇纸便要掷出,最终却重重砸在砚台旁,墨汁飞溅上明黄色的龙袍:

“一个湖南佬管着天下科举,底下坐着一群江南门生,能不清正?当年元廷便是重南轻北,弄得北方汉人离心离德,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难道要重蹈覆辙?”

他想起年轻时在江淮间征战,无数北方子弟跟着他出生入死,如今天下太平,他们的后代却在科举中被如此轻视,这简直是打他朱元璋的脸,更是动摇国本!

“儿臣并非为他们开脱,”

朱标见父亲怒火稍歇,连忙继续道:

“历年以来朝廷科举都是南多北少,只是此次科举改革,新增了工学院策论与武举弓马考核,所以儿臣才多看了一眼,关注到了这件事情,不过南方本就文风鼎盛,又因沿海通商经济发达,能够上学考学的人自然就更多,而北方历经战乱,民生尚未完全恢复,书院数量本就少于南方,加之……”

“加之什么?”

朱元璋眯缝着眼睛看着朱标。+小`税^C?m·s- ^首`发^

朱标叹了口气:

“父皇……北方实在是太穷了,很多孩子们连活都活不下去,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会有钱去读书呢?”

“屁!都是放屁!”

朱元璋猛地一甩袖子:

“你去过了?你看过了?不过是听了那些文臣的三言两语,就拿这种话来糊弄朕?我看你这个脑袋瓜,也快被那些文臣给忽悠傻了!”

“传李善长!”

朱元璋猛地坐回龙椅,指节叩击着扶手:

“让他立刻滚过来!”

内侍尖细的唱喏声穿透殿宇,李善长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赶来,官帽歪斜、袍角凌乱,显然是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他刚跨进门槛,便被朱元璋掷来的名录砸中面门,黄纸散落一地,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李大人好啊,”朱元璋的声音冷得像冰,“咱让你管着内阁,盯着科举,你就给咱弄出这么个南北榜来?前两甲全是南方人,当咱北方没人了?”

李善长抖着手捡起名录,目光扫过前两甲的名字,脸色瞬间从赤红转为惨白。

他久历官场,深知此事的严重性。

这不是简单的南北差异,而是关乎国本的政治平衡。

若北方士子长期被排斥在权力核心外,迟早会引发动荡,当年元朝灭亡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李善长“噗通”跪倒,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臣……臣,臣也不明白为什么全都是南方人……”

“你还问上咱了!”

朱元璋冷笑一声,俯身抓起李善长的衣领:

“你问咱,咱问谁?咱还不是把你叫过来了吗?你老老实实的告诉朕,是不是你也觉得北方人就是不如南方人,大明朝只需要南面这半壁江山就能够安安稳稳的活下去了?”

“臣不敢!”李善长吓得魂飞魄散,只觉龙涎香中都带着血腥味,“定是臣等监管不力,让奸人钻了空子……”

“少废话!”朱元璋将他狠狠推开,“限你三日内查清此事,若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胡惟庸的昨日,便是你的明日!”

李善长连滚带爬地退出奉天殿,直到躲进内阁值房,才发现自己的衣衫早已湿透。!比?奇?中/闻-罔^ ^追?罪!芯!彰?结/

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个该死的胡惟庸还在追赶着他!

他瘫坐在椅子上,看着名录上刺眼的南方名字,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