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在玩老鹰抓小鸡的小地主
御书房内。
细微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朱元璋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
朱标立于案侧,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时不时为父皇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
“见过皇爷爷。”
朱允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自信。
朱元璋抬了抬眼皮,只是淡淡扫了一眼,随后又低下头看一下面前的奏折:
“哦?来了……咱听你娘说你最近有了几个点子,想要告诉咱,是有这回事吗?”
“回皇爷爷的话,正是如此。”
朱允炆身着杏黄色蟒袍,眉目间尽是意气风发。他手中捧着一卷竹简,步履稳健地走到御案前,恭敬行礼。
“虽然听说皇爷爷为国家大事烦忧,尤其是山西移民一事,所以孙儿这几日冥思苦想,总结出来几条方略,愿意为皇爷爷分忧。”
“那就说吧。”
朱元璋的声音不咸不淡。
朱允炆直起身子,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孙儿近日研读《贞观政要》,深感太宗治国之道精妙绝伦。孙儿以为,当今大明亦可效仿其法,广开言路,设立谏议大夫,使下情上达……”
他的声音清朗,侃侃而谈,不时引用儒家经典,言辞间尽显书卷气。
朱标站在一旁,目光平静地看着这个儿子,脸上看不出喜怒。
“故孙儿建议,可在六部之外增设清议司,选拔饱学之士充任,专司谏言纠偏之责。”
朱允炆说完,期待地看向朱元璋,嘴角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朱元璋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
“我大明已经有六科给事中,多者无益,此事再说,不过你的心意,皇爷爷明白,干得不错。”
干得不错,就是还行。
此事再说,就是再也不说。
这些事情只要是上过朝堂的人,基本上就都能明白,可是朱允炆不一样。
朱允炆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
他就知道,黄师傅的主意,绝对是没错的!
不过陛下说的也确实是对的,六科给事中现在的确能够替代这一部分的职能。
省钱嘛,咱皇太孙能够理解!毕竟现在省钱就是给未来省钱,给未来省钱的不就是给我省钱吗?
皇爷爷还是爱我的。
朱允炆语气愈发的轻松起来,缓缓说道:
“第二条,就是推行教化,那些移民之所以还在生事,只不过是因为不懂国家的大政方略,《论语》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移民之乱,根源在于民心不古。当广设学堂,宣讲圣贤之道,使百姓知礼义廉耻……”
这下子都不用朱元璋说话了,朱标直接摇了摇头:
“没钱啊……”
朱元璋轻笑一声:
“倒是个办法,不过,太子说的不错,眼下什么事都在用钱,你这主意……唉,再说吧……”
倒是个办法的意思,就是这东西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办法。
再说的意思就是……不说了。
但朱允炆还是不懂。
唉。
朱允炆像是个小大人一样叹了口气。
钱确实是个问题,他也知道大明现在虽然恢复了一些,但的确还算得上是百废待兴。
不过,没问题,黄师傅还有第三手!
朱允炆挺起胸膛,准备再开口的时候,朱元璋忽然喊了他一声:
“允炆啊……”
朱允炆赶紧住嘴:
“孙儿在。”
朱元璋摆了摆手:
“不用这么紧张,能够想出来这几个主意,也是为难你了,看得出来,你平日里读儒书还算认真。不过治国不是纸上谈兵,很多事情都是很复杂的,你先回去再想想,等咱把手头上这些政务都处理完了,咱再和你仔细的商讨一下如何?”
政务这玩意儿,就跟朱允炆脑子里面的水一样,想要挤挤总是有的。
但朱允炆不懂。
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得到陛下的亲自教导了,能够再度被皇爷爷关注上,朱允炆已经非常开心了!
黄师傅牛逼啊!儒家的东西确实是好用!
朱允炆兴高采烈的告退,只留下朱标和朱元璋二人在这御书房之中。
待他离开后,御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朱标率先开口:
“儿臣有罪……”
“算啦……”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懒散的摆了摆手:
“这不是你的错,他……虽然有点小聪明,但也仅仅只限于有点小聪明,作为一个继承人来讲,只能算得上是一般般了……”
肯定又是找了不知道哪儿来的腐儒,出的注意。
太有儒家的感觉了,一听就是那些....腐读书人嘴里说
出来的主意,一听就是他们的风格。
换在一年,不,哪怕是半年之前,刚才这种话是绝对不可能从朱元璋的嘴中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