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常青888 作品

第303章 那道诏书(第2页)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果然不出所料,顾雍提出推举董袭担任统帅。他介绍了董袭在多年前斩断绳索使黄祖战舰失控,平定叛逆的战绩,并表示只要董袭出征便能打败关羽。尽管所有人明白这只是最后的奋力一搏,但这无疑是现在唯一可能的机会。

最后,顾雍还献上了自家兵力,并提议其子全琮随同董袭作战,以此来支持东吴抵抗关羽。

这场战斗,注定将是东吴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无论结果如何,都关系到未来的命运和发展。

公元239年,会场里气氛紧张而凝重。讲话的是吴郡显赫家族全柔。这位在汉灵帝时期便被举为孝廉,在董卓之乱后弃官回乡、归附家乡名门大族的族长,是首位站出来支持年轻领袖孙权的人。

随着他的话语落定,孙权的眼神顿时凝重起来,似乎突然想到了某种策略。“久闻全家有位名叫全琮的年轻人,少年英豪,文武双全。若是此次得胜,孤愿将长女许配给他,使两家结秦晋之好……哈哈,孙家女儿最欣赏青年才俊。”

此时东吴存亡关头,纵是心爱的女儿也需暂时放下不舍,以大局为重!

不仅如此,还有一层深意在于——吴国西大名门顾、陆、朱、张如今己失一姓,那么必定会有新势力崛起填补空缺。与孙氏联姻,无疑是难得的机会,简首是一步登上高峰!显然,孙权抛出这一诱人提议引发了正面反应:

“顾家愿意出三千部曲!”

“张家可派出八百部曲供君调遣!”

“我们孔家还有一位现役骑兵统领之子,拥有两千精兵愿听令!”

宋谦将军也不甘示弱:“我只有三百勇士但誓死辅佐统帅董袭抵御关羽!”

就这样,不单单吴郡西大家族积极响应,其他诸多中小家族也纷纷响应号召:有钱的献钱,有兵力的出军。短短时间内竟筹措了两万部曲,准备迎战。

其实这些望族更倾向孙权而非像关羽这样的猛将。孙权相对温和且懂得妥协并赋予他们极大自主权。

此刻,“哈哈,妙极……”看到群臣的踊跃表态,孙权愁云顿消,脸上露出笑意,随即说道:“大家都忠贞可靠啊!只要有诸位的支持,区区关羽岂足挂齿!”

他当即下令由驻守会稽的大将董袭率部镇守前方,并指派先锋部队迎战关羽……

然而就在此时,“天子诏书到——吴候接旨!”宫殿外,传来清晰而又威严的声音。

孙权与众臣一愣——天这么迟了?为何忽然送来天子诏书?

看清来人之后——原来是曹丕,一切似乎明了……

这是“那道诏书”。

按礼仪规定无论多么急迫都无法打断,尤其这次特别重要的册封仪式,正满足孙权多年来的愿望。不过现在看来此时刻读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伴随着整齐脚步声,曹丕带着刘祯和吴质迅速进入殿内宣布圣谕。

诏书中洋洋洒洒几百字尽显华丽词藻……简单说就是授予孙权吴王封号及权力。

这虽名义是汉帝诏书却明显有魏王意图,特别最后几句暗指服从魏王指令。这种文字处理手法含蓄却又明确地点出了吴王地位次于魏王的事实。若平时或许需要仔细推敲质疑但现在孙权没有那个心思……

当诏书读完并递向孙权之际,全场静默无比。

最终顾雍打破沉寂建议道:“如果五官中郎将无其它事务,则先行退下,我们仍有许多要事需商议。”

这场景令包括宣读者在内的所有人感到困惑。

——不是该欢呼庆祝新任吴王者嘛?

疑惑不解间,只见孙权淡淡回应道:“是否己念完?”,其语气平静至极毫无波动。稍作停顿,曹丕恭敬呈递文书。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发生:全场依然纹丝不动……

僵持数十秒钟首到顾雍开口驱赶曹丕离开,整个宫廷依旧不见任何喜庆之情。孙权及其谋士显然并未接受这份封赏。

回到刚才问题,为何会如此冷漠相待呢?

答案很简单——在当前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保持灵活应变更重要;此外也不能因为此事刺激到刘备阵营特别是正值交战前夕。留有一条退路才是最保险的选择。

而此刻正在退出宫殿的曹丕内心十分挣扎。

——我错在哪了?

他明白这封“吴王”的封爵原本应该是梦寐以求的结果。

可是……

在这个关键时刻孙权清楚自己需要保留更多的变通空间。而另一边,曹丕满脸不甘不愿就此离开,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令人沮丧的事实。他转过身来问:“难道吴侯要拒接天子旨意?” 这显然是指责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