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运10上马(第2页)
为了后续的发展,杨镜舟新年的第一道命令却是下给上海飞机制造所,建造100架运10货运飞机,以解决后续市场的需求。
并要求国内各大飞机设计院,制造所研发一款载重在100吨以上,航程8000公里的重型运输机用于军事和民用。
接到命令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上下所有人员狂喜,他们终于有事干了。
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便是询问具体的需求,由于成都飞机制造所的国产发动机有了成熟的经验,加之货运飞机没有载客飞机的高要求,因此直接进入到生产制造环节。
##**2.研发单位**
-**主设计单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640所)**(现属中国商飞)。
-**主制造单位**:**上海飞机制造厂(原5703厂)**。
-**技术参考**:部分借鉴**波音707**(中国当时拥有少量波音707和英国“三叉戟”客机)。
####**3.研发时间线**-**1971年**:完成初步设计方案。
-**1975年**:完成全尺寸木制样机。
-**1980年9月26日**:运-10**首飞成功**(上海大场机场),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里程碑。
-**1981年**:完成**北京-乌鲁木齐-哈尔滨**等长途试飞,验证高原、高寒性能。
####**4.技术参数(对比波音707)**
|指标|运-10|波音707-320B|
|------------|-------------------|-------------------|
|**载客量**|124–178人|140–189人|
|**航程**|8,300公里(满油)|9,200公里|
|**发动机**|美制jt3d-7(初期)|同系列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110吨|151吨|
####**5.项目下马(1980年代中期)**
-**1982年**:因**经费不足**(总耗资约5亿人民币,当时国家经济调整)、**市场前景不明**(民航部门倾向购买波音、空客),研制放缓。
-**1985年**:项目正式终止,仅生产**3架原型机**(1架试飞,2架未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