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家书万金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轻轻划过韩牧野的心口。他眼前立刻浮现出三个孩子的模样:长子陌儿今年八岁,性子沉稳得像个小大人;次子睿儿三岁,调皮捣蛋却最是机灵;幼女宁儿也是三岁,粉雕玉琢的一团,笑起来两个酒窝...
"我也想念得紧。"他声音微哑,"自去年我们离开,已近一年未见。如今凉州局势渐稳,是时候接他们回来了。"
苏月禾眼中泛起泪光:"我已让木头跟漕帮的船回去接了,算日子,再有个把月就能到。"
"木头办事稳妥。"韩牧野点头,随即想到什么,"对了,这几日你抽空去看看宅子。既然决定在凉州长住,总该置办些产业。我看城西那块地不错,离总号近,环境也清静。"
苏月禾擦了擦眼角,笑道:"我正想说这个。前日与丽娘姐、青霜师妹闲话,她们也有此意。三家比邻而居,彼此有个照应,孩子们也能一处玩耍。"
"甚好。"韩牧野抚摸着她的发丝,"明日我去见那位故人,快则三日,慢则五日便回。你在家..."
"我晓得。"苏月禾打断他,从怀中取出一个绣着青竹的荷包,"这是我新求的平安符,你带在身上。"
韩牧野接过荷包,只觉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除了一张黄符,还有一小包药粉。
"止血散,比官药局的灵验。"苏月禾轻声道,"路上小心。"
次日拂晓,韩牧野便轻装出发。
他换了一身普通的商旅装束,背负长条包袱,腰悬水囊,骑着一匹不起眼的黄骠马,独自出了凉州北门。
晨雾未散,官道上行人稀少。韩牧野策马缓行,脑海中盘算着此行的计划。
他要见的人,姓沈名沧,字静渊,曾是北疆军中赫赫有名的"铁面判官",官至五品游骑将军。
几年前因一场冤案被削职为民,如今隐居在凉州以北二百里的黑水峪,靠打猎采药为生。
此人精通兵法,尤其擅长山地作战与小股部队调度,正是镖局急需的将才。
更重要的是,他在军中人脉极广,与各地边军将领都有交情,若能请他出山坐镇镖局,将来行走各地关卡,必能省去许多麻烦。
但沈沧性格孤傲,当年蒙冤后更是心灰意冷,要说服他并非易事。
正思索间,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韩牧野警觉地回头,只见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马上之人身形魁梧,光头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五哥?"韩牧野愕然。
王五转眼已到近前,勒住缰绳,那匹高大的黑马人立而起,嘶鸣一声,稳稳停住。
"老韩!"王五喘着粗气,铜铃眼中满是焦急,"出事了!"
韩牧野心头一紧:"何事?"
王五从怀中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刚收到的飞鸽传书!木头在潼关遇袭,漕帮的船被扣了!"
"什么?"韩牧野一把夺过信笺,快速浏览。信是漕帮一位香主写的,说三日前他们的船队在潼关被官府以"私运禁物"为由扣押,木头为护孩子们,与官差起了冲突,如今下落不明,三个孩子也被带走。
韩牧野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前发黑。他死死攥着信纸,指节泛白,声音却异常平静:"谁干的?"
"信上说,是潼关守备亲自下的令。"王五咬牙切齿,"狗娘养的赵德昌!这厮当年在军中就与你不对付,如今竟拿孩子撒气!"
韩牧野眼中寒光闪烁。赵德昌,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当年在军中,此人贪生怕死,因临阵退缩被他当众鞭笞,从此结下梁子。没想到如今竟成了潼关守备,还对他的孩子下手!
"回凉州。"韩牧野猛地调转马头,"召集人手,我要亲自去潼关要人!"
王五却一把拉住他的缰绳:"老韩!冷静!赵德昌这摆明了是设局引你上钩!潼关是什么地方?重兵把守的咽喉要道!你带人硬闯,正中他下怀!"
韩牧野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一想到三个年幼的孩子落入仇人之手,心如刀绞。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那依你之见?"
王五压低声音:"宇文已经动用了玄机阁的关系,查到一个消息——赵德昌背后有人,是京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