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修身养性(第2页)
没想到陆沉舟一跪就是三天两夜。
玉衡子不忍,只得出门见他。
问其为何出家,也好劝他迷途知返。
不料陆沉舟信手拈来一首道门金句,直接打动了这位老掌门。
破例收为关门弟子,赐道号:无尘。
就这样,陆沉舟开始了自己的道士生涯。
时间说长不短,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
寅时的终南山,夜色尚未完全退却。
群山只余下庞大而沉默的剪影,紧紧环抱着幽深的山谷。
松涛声低沉地起伏着,如同大地沉睡时悠长的呼吸。
一缕湿冷的薄雾,悄然渗入道观那古老的庭院。
无声地缠绕着每一根廊柱,每一级石阶。
这雾气带着山中特有的清冽,也带着一种亘古的孤寂。
“铛——”
沉浑悠长的钟声骤然破开这黎明前的寂静。
陆沉舟睁开了眼。
身下的硬板床铺,铺着薄薄的草席。
早已习惯的坚硬触感从脊背传来,带来一丝清凉。
他掀开同样单薄的被褥,穿衣,束发,套上那身深青色道袍。
冰冷的井水泼在脸上。
刺骨的寒意瞬间驱散了最后一点残留的倦意。
水珠顺着清癯的脸颊滑落,滴在衣襟上,洇开几点更深的湿痕。
倒影映出的脸庞,早已褪尽了当年的沧桑。
只余下俊朗的颧骨和过于沉静的眉眼,像一幅墨色黯淡的古画。
庭院里,只有他一人。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被昨夜的微雨润湿。
扫帚的竹枝划过潮湿的石面,发出单调而绵长的曲调。
这声音在空旷寂静的庭院里清晰地回荡着。
一下,又一下。
当——当——当——
钟声敲响。
三清殿沉重的木门次第开启。
原本寂静的院落里,脚步声渐渐汇聚。
青色、灰色的道袍身影从各个寮房,如同溪流归入深潭。
朝着香烟开始缭绕升腾的大殿汇合而去。
陆沉舟停下手中的扫帚,将它轻轻倚在殿前廊柱的阴影里。
他直起身,微微活动了一下因长时间俯身而有些僵硬的腰背。
随即汇入那无声的人流。
他的步履平稳,目光低垂。
只看着前方同门道袍的下摆和脚下青石板的缝隙。
殿内,宝相庄严的三清神像端坐于高耸的神龛之上。
在摇曳的烛光和缭绕的烟雾中显得愈发神秘莫测。
几十个蒲团整齐地排列在神像前,如同接受检阅的士兵。
陆沉舟找到自己的位置,无声地跪坐下来。
“琳琅振响。”
玉衡道长苍老而平缓的声音响起。
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肃穆的大殿中荡开第一道涟漪。
“十方肃清。”
众声相和。
低沉浑厚的诵经声如同潮水。
撞击着古老的梁柱嗡嗡回响。
这声音整齐、单调,带着一种奇特的神韵。
包裹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
陆沉舟的嘴唇也随着韵律微微翕动,发出属于他自己的那份低沉的声音。
这是早晚功课。
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
澄清韵,讲究宁静性灵的状态。
然而,陆沉舟看似平静,底下自有暗流涌动。
初时,是一些琐碎的日常。
渐渐地,一些更为久远的涟漪开始无声地漾开。
青白色的烟雾,从无数个微红的香头袅袅升起。
它们扭曲、盘绕、纠结、撕扯,最终融成一片混沌的烟云。
那烟雾,时而像一张哭泣的脸。
时而又像一只徒然伸出绝望的手......
有时是春日柳梢初绽新绿衣裳,有时是一袭水碧色的罗裙。
有时又是一身石榴红的骑装....
他努力想看清,他试图去捕捉那面容。
这是他心里最深的执念所在。
那一张张脸,如同烙印闭目即现。
他极力克制着往日的回忆。
玉衡道长的尾音缓缓拖长,最终消散在殿宇高阔的梁椽之间。
早课结束了。
诵经声如同退潮般迅速平息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殿内只剩下香烛燃烧的轻微声,众人起身时衣料摩擦的窸窣声。
陆沉舟随着众人站起身,膝盖传来一阵久跪后的酸麻。
他沉默地走出大殿,殿外清冽的空气涌入肺腑。
冲淡了那股香烛味,也让他有些昏沉的头脑为之一清。
刚想迈步去斋堂,老道长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他恭敬地行了一礼:“师傅。”
须发皆白的老道长,眼神复杂看向他。
“今日不必净坛,你去圜堂守静吧。”
“运水搬柴,无非大道;收心降念,只在霎时。”
他在刚才的早功的时候,看了这位关门弟子一眼。
似乎还对尘世有所留恋,内心之中还有一些东西放不下。
修行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初到山门的陆沉舟,刚开始多少有些不习惯。
先说饮食方面。
全真龙门派道士坚持严格素食,既不吃肉,也不食五辛。
原本就大鱼大肉的他,那段时日是真的难熬。
一旦在难熬的日子里,人就会开始胡思乱想。
这条必经之路,玉衡子何曾不知。
只能让陆沉舟做些杂活累活,加上苦修来让自身放空。
但是他没想到。
作为富家公子的陆沉舟。
不仅毫无怨言而且上手很快。
这就让老道长心生爱意,多么好的一个道门苗子。
眼见苦修无果,玉衡子只能让他去圜堂打坐。
既然他喜欢胡思乱想,那就索性让他想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