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早就不写词了(第2页)

“人啊,最难的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庸。”

沈砚看了一眼面前的宋霆锋。

两人眼神交流,均是同病相怜之味。

“是啊....”

“你我这辈均是商贾出身,如何能熬过他人三代从政。”

宋霆锋轻轻放下茶杯。

杯底与粗糙的木桌面碰撞,发出轻微声响。

修长的手指在杯沿无意识地摩挲着,目光却投向窗外那一片被白雪染透的山林。

“陆兄你......唉!”

“你可是院长亲口许下的探花之才。”

“应天书院百年,能得此评者不过寥寥数人。”

“连你都落榜.....我们又何尝......”

他似乎斟酌着措辞,最终含糊带过。

目光扫过这四壁萧然的屋子。

未尽之意,不言而喻。

殿内一时陷入寂静。

只有火盆里松柴燃烧发出都噼啪声。

以及窗外偶尔传来被山风扯碎的几声鸟鸣。

陆沉舟有感而发。

“行路难!行路难!”

“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人均为一愣,继而目露精光。

“好诗啊!陆兄!”

“以你之文采,我实在想不通为何会落榜。”

他们都是应天书院都学子,对于诗词鉴赏那是信手拈来。

“陆兄,可有上阙?”

面对着昔日故友的期待,陆沉舟只是微微摇头。

“只是隐居山林心有所感罢了。”

沈砚猛拍大腿:“哎,着实可惜。”

“此等诗文实属罕见。”

李文景和宋霆锋也是懊悔不已。

仿佛没能看到绝世诗文也是一大憾事。

“好了,不聊这个。”

陆沉舟摆手岔开了话题。

“诸位前来,可否是有事相商?”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

最终还是沈砚开口说话。

“原本是想劝你下山。”

“可看到你如今的模样,我心里的想法也释然了。”

沈砚神情复杂:“陆兄能有此心境,实乃一大幸事。”

因为他从陆沉舟的眼神里看到了洞悉世情的澄澈。

那眼神里没有愤怒,没有悲哀,只有一种近乎平静的了然。

“陆兄。”

宋霆锋端着茶杯,指尖无意识地收紧。

指节微微泛白,目光低垂。

之前两家因为商业有所摩擦,所以宋霆锋对陆沉舟并没有好脸色。

不过随着年纪的长大,他也逐渐释然了。

“先前之事,望你多多包涵,是我小人之心了。”

陆沉舟举杯回敬,淡然一笑。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生死,何须挂怀。”

一杯茶饮下,所有的情绪都烟消云散。

“哎,想当初我们汴梁四杰,整日饮酒作乐。”

“如今却喝着山茶,着实感觉浑身不自在啊!”

沈砚看着李文景,不由得笑骂一句。

“什么饮酒作乐,现在陆兄一心修道,要守戒的。”

“是我放荡了,陆兄,我自罚一杯。”

宋霆锋微微一笑,心生一计。

“既然不能喝酒,那边唱歌助兴如何?”

“诗歌诗歌,没有歌曲,哪有诗啊!”

君子六艺中的乐,包含音乐、舞蹈。

所以古代的一些才子聚会,宴席上即兴起舞时常发生。

“陆兄,这不犯戒吧?”

陆沉舟摇摇头。

沈砚见状,对着同伴炫耀道。

“幸亏来时我的提议。”

“否则真乃少了一件乐事啊!”

“沈兄真是有先见之明。”

宋霆锋连忙对着门外的书童吩咐取来乐器。

诗言志,歌咏言。

歌舞是青年才俊都社交与情感表达方式。

不得不说。

沈砚三人的歌声非常不错。

一曲歌舞唱罢。

陆沉舟知道该自己上场了。

忽然看到了一旁的箜篌,心中不由得闪过一首歌曲。

“诸位,献丑了。”

箜篌的珠玉之声,本身就自带仙气。

在道教的科仪中经常出现。

乐音如清泉叮咚,又似夜露滴落于幽潭深处。

随低音共鸣而簌簌微颤。

歌声亦在此时悄然升起。

低徊婉转,竟似与箜篌之韵同根而生。

“一重山,两重山。”

这个调子,似乎从来没听过啊。

三人不由得闭上眼睛,细细品味。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这是陆沉舟非常喜欢的一位词人。

尽管很多年不出新词,已经退圈了。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后主的词,总伤及肺腑,沁人心田。

曲调渐缓。

那弦音如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去,似有还无。

院落里的纳兰初见,听着那低沉的嗓音。

心尖猛地一颤。

手中的食盒跌落在地上也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