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汉·贞观(第2页)
“我要是的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
“李尚书,希望你不要辜负百姓的期望。”
李安石鞠躬行礼。
“下官定当竭尽全力。”
陆沉舟微微颔首。
“大汉人民共和国的律法。”
“暂由贾三和赵红缨负责修撰。”
“刑部,以及辖下部门从旁协助。”
“至于副总统一职....”
陆沉舟看向了曾经的女帝。
“暂由白行简担任。”
“统领洛阳一切大小政务。”
白行简有些失神,本以为陆沉舟会把她杀了。
最不济也是囚禁起来。
没想到不但没杀。
反而将副总统交给自己。
谁都清楚。
这个所谓的副总统,实际上就是副皇帝。
“陛....”
“大总统,我....”
陆沉舟抬手:“不必多言。”
“白总统的本领我是知道的。”
“洛阳交给你,百姓放心。”
“今后大汉共和国设立两京制。”
“北境长安,东都洛阳。”
“其余各州实行自治,所有兵权暂且由我负责。”
主要还是眼下人手不足。
又杀了那么多官员。
未来的版图,会越来越庞大。
一切的命令不可能都从长安出发。
他也不可能事事亲为。
只要掌握了天下的兵马大权,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
两个月后。
大汉各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御史台上书。
既然已经改国,再沿用宣德年号,不妥。
建议改元:武德。
陆沉舟本想用公历,可这个朝代历法混乱。
只能以此作罢。
武德?
我陆沉舟从来不讲武德。
白行简提议,不如改元贞观。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寓意中和正。
陆沉舟:中正?
我不明白(奉化口音)。
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
无巧不成书。
就此,年号确定。
陆沉舟也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扛着这个年号。
贞观元年,九月初三。
养心殿朝会议事。
曾经跪拜之礼已经废除。
现在朝中的诸位大臣都是坐在位置上谈话。
你还别说,倒是比之前更加舒心。
也不用担惊受,早上还聊天的同事,下午就阴阳相隔。
陆沉舟弑杀不假。
但你只要对百姓好,那他可以既往不咎。
如今大汉实行高薪养廉的制度。
贪腐的风气逐渐减少。
“总统,如今天下已然大定。”
说话的是户部尚书。
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其他的官职保留。
路总得一步步走。
一口吃成大胖子显然不妥。
“铸币之权,是否要重新商议。”
这段时间,朝中的官员都去了长安学习。
那些精美方便的人民券,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也是这么想。”
白行简看向了身旁的陆沉舟。
“人民券既方便携带,同时统一铸造。”
“也能打击私铸劣币,平抑物价。”
陆沉舟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人民券虽然不多,但是后面又刷到了一些。
尽管不是一样的版本,但是相应的面额都有,不易造假。
“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长安讲究民主,洛阳也是如此。
眼看没有反对意见,此案提议通过。
“好,此事你负责亲自办理。”
“收多少银两就发多少人民券,不能形成货币贬值的情况。”
对此,户部尚书牢记于心。
“另外,我这里有一个提案。”
“是御史台提供的。”
贾三翻开了记事本:“是关于门阀残余通婚之事。”
联姻赎买这个操作很常见。
与次要门阀通婚。
如娶庶女,赐虚爵不授实权。
以此分化,将各自利益绑定在一起,便于维稳。
陆沉舟杀了很多,但是还有残余的。
一次性杀光,他还没那么丧心病狂。
“如赵云、霍虎、还有草原诸位将领,均未成亲。”
“拉打结合,相互通婚,也好教化,融合理念。”
对此,大家并没有任何异议。
谁知道陆沉舟什么时候大开杀戒。
跟他的麾下将领联姻,那就相当有了一个保障。
此案通过。
新任礼部尚书,李安石发话。
“如今两京官员不足,是否开启科举。”
“推行分科考试,经学、算术、律法。”
“允许寒门凭才学入仕,首批录用者派往地方历练。”
九年义务教育漫长。
眼下的机构,是真的人手不足。
几番拉扯,言明利害之后,此案也顺利通过。
贞观元年,十二月中旬。
陆沉舟返回长安。
定于明年五月,召开大汉人民会议。
邀请各州各省代表,前往长安议事。
同年月底,重装合成旅进驻洛阳。
命陈服为行军总管,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
欲意收复最后一块版图——江南道。
自此,整个疆域完成统一。
几百年水深火热的百姓,终于过上了太平日子。
大汉,率先一步进入工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