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吾军势如破竹(第2页)

这管城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吴将军!”

“我是刘文功,素敬将军忠勇。”

刘五接过话筒,对着这位对手喊道。

“然天意难违,将军困守孤垒,内无粮草,外绝援兵。”

“犹作困兽之斗,徒增死伤耳。”

“将军岂不闻:识时务者为俊杰?”

“将军若肯解甲归顺,保将军富贵不失。”

“麾下士卒,皆可活命归乡。若执迷不悟......”

传令兵的话语微微一顿。

“一炷香过后,便是此间化为齑粉。”

“望将军三思!”

朔风如刀,刮过被血浸透的焦土。

吴凯站在仅余的残垒之上,目光所及,是四面环绕无边无际的敌军。

他的嘴角微微抽动了,心底泛起难以言喻的苦涩。

“将军......”

副将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

“弟兄们......弟兄们撑不住了。”

“降了吧,至少给他们一条活路啊。”

这声音如同冰水。

浇熄了那吴凯心头沸腾的热血。

他甚至不敢去细看那些眼神。

那里面是绝望?

是乞求?

还是.....对他主将的怨恨。

“韩副将,你这是在动摇军心!”

一位将领拔出了腰间的宝剑。

身旁的将士纷纷握紧手中长槊对准了曾经的长官。

现在他们就想活下去。

谁要是敢阻拦他们,只有拼死一搏。

“活命归乡么?”

吴凯的嘴唇无声地蠕动了两下,眼睛茫然地望着灰暗的天空。

他猛地闭上了眼睛。

仿佛看到一张张年轻或苍老的脸庞在眼前晃动。

有同他一起从江南出来的年轻士兵。

也有家族的堂兄弟。

他们曾是活生生的人。

有家,有父母妻儿....

这些兵,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从江南出发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现在回去?

城内那些倚门盼归的白发父母。

那些抱着稚子翘首以望的妇人。

那些期盼的眼神。

他又有何脸面去见他们?

此刻都化作

了无形的利刃,切割着他的五脏六腑。

“吴凯!”

另一个将领的声音咆哮响起。

“你是镇南王麾下的大将!”

“王爷大业尚未成功,岂能屈膝降陆?”

“纵然身死,也要站着死!”

他猛地睁开眼。

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浓重血腥味的冰冷空气。

似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试图压下喉头的哽咽,对着身旁的几位将领说道。

“传令下去.....”

“想活下去的,放下武器出城投降。”

说完这句话,吴凯如同骨头都被抽走,瘫软地躺在了城墙上。

“将军,那您呢!”

“是啊,将军,我们要走一起走!”

吴凯摇了摇头。

眼神望向了南方,仿佛想把目光越过山头,看到自己的家乡。

“你竟然真的投降了?”

“你对得起王爷的养育之恩吗?”

吴凯拔出腰间的匕首,几位将领下意识地后退一步。

他环顾了一眼众人,冷声说道。

“兵败管城,凯.....”

“自认无言回去面对乡亲父老。”

“只能以死相抵,来世再报王爷大恩。”

“诸位将军都是王爷的族人.....”

“可愿与我一同上路?”

几位将领面露难色。

要自戕拉着我们干嘛!

我们都还没有活够,投降就投降呗。

最少命令又不是我们发的。

吴凯冷笑了一声,他明白了。

“我主在南,不可使我面北而死。”

言罢,他跪在地上。

面朝南方,自戕于城头。

随后身边几位亲信也跟随他的脚步接二连三的倒下。

镇南士兵投降,黑甲军进城接防。

刘五走上城头,看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

“用上好的棺木,送吴将军尸体回江南。”

“连同身旁这几位忠义之士。”

他解下了自己的披风,盖在了吴凯的身上。

随后行了一个军礼,赵云和陈大山紧跟其后。

陆迟不解。

明明吴凯都要抓住他,以此威胁父亲了。

为什么叔伯们还要给他敬礼呢?

赵云摸了摸他的脑袋,一句话也没说。

巡视了一番管城,一名士兵匆匆来报。

“刘将军,那些镇南军将领如何处置?”

刘五皱着眉头询问:“他们是何人?可调查清楚。”

“投降的士卒说,都是靖南公的嫡系中人。”

“平日在军中作威作福,毫无建树。”

“就连投降之日,还在指责是吴凯将军无能。”

他又追问道:“那吴凯呢?”

“吴凯早年是个混混,因为受了靖南公一饭之恩,故而投身镇南军。”

陈大山愤恨接话:“嫡系中人尚不能以死明志。”

“吴凯舍生取义,若是放了他们,回到江南后指不定会说些什么。”

赵云在一旁颔首:“大山说得对!”

“他们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来军队中就是镀金的。”

“倒是可惜吴凯跟错了人。”

刘五沉思,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位对手。

这段时间以来的博弈,他非常佩服吴凯的一些排兵布阵。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他有无数次可以下死手的机会,但是偏偏要活捉。

由此可见,对方确实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

“杀了吧,为吴将军送行。”

“今日休整,联系韩成功、陈服,我部已占领管城。”

“回禀明公。”

“吾军势如破竹,东都洛阳郡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