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修缮历法
{贞观二年的初雪。
轻盈地铺满长安城的朱雀大街。
天下已定,四海承平。
九重宫阙在初升的朝阳里巍巍耸立。
朱雀门洞开,青铜门环撞击沉重门板。
声如古钟震响,惊起栖鸦一片。
禁卫甲士肃立两侧,玄甲映着日光,寒芒如冰,
天光熹微。
街面如一条素色锦缎伸展向远方。
映照出黎明前未散尽的幽微天光。
远处隐约的晨雾里。
各国使节队列正缓缓浮出轮廓,驼铃悠扬如天籁低回。
金发碧眼的人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这四海归一后,第四个年头的朝觐盛典。
“新麦炊饼。”
长安城的市声。
如同一条永不枯竭的温热河流。
丝丝缕缕渗入各个角落。
巨大的石碑之上,雕刻着八个大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车轮碾过水泥路,无数人会驻足眺望。
孩童在
陆沉舟坐于内堂,镜子里映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
昔日风霜刻下的深纹犹在,鬓边已悄悄爬上了白发。
他试着抬起右臂,一阵尖锐的刺痛闪电般窜上肩头。
那是当年浴血厮杀时,留下的旧伤。
每逢阴冷天气,它便会隐隐作痛。
宛如潜伏多年的敌人般苏醒。
提醒他今日这煌煌太平,并非凭空降临的恩赐。
踏出府门,长安城已全然苏醒。
朱雀大街上穿梭着肤色各异、奇装异服的人群。
异域口音交织于喧嚷之中。
金发碧眼虬髯卷须的胡商们。
捧着各色珍宝,珠玉琳琅、香料氤氲。
“爹爹!”
“那是什么?”
身旁的大女儿抬手遥指。
远处城门方向,一列格外醒目的队伍正缓缓移动。
深目高鼻的使节身着金丝长袍,簇拥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骆驼。
驼峰上稳稳驮着巨大华盖笼罩的宝匣。
在晨光里流溢着神秘莫测的光彩。
陆沉舟顺着女儿的视线看去,缓缓开口解释。
“那是大食国主的重礼。”
“听你娘亲说,好像是一部星象秘图。”
陆鸾芝今年十四岁,已经准备到了高考的年纪。
完全继承曹淑的智商。
笨笨的,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但是成绩不是评定的唯一标准。
她品德优良,尊老敬幼,
跟班上的同学关系都很好。
其他的几个子女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
要属最好的,还是小满,陆凤芝。
各科成绩一流,常年年级第一。
这让老父亲多了几分慰藉。
不希望他们能当人中之龙。
只求他们能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有梦想,就去做,老父亲全力支持。
得益于诸位娘子言传身教,子女们的人品没什么问题。
宣政殿内。
万邦使节齐集。
常务副皇帝白行简,代替某人出面。
衣冠各异,色彩斑斓。
如铺展于殿中的一幅异域长卷。
鸿胪寺官员高声宣念各国贺表。
声如金玉相击,在空旷的大殿里激起庄严回响。
朝贡仪典有条不紊。
西域使团献上双峰驼运来的珍品。
舞姬赤足踏上光洁的金砖,身姿旋舞如火焰燃烧。
南洋诸国贡使献上珍禽异兽,一只翠羽红喙的鹦鹉立于金架上。
竟字正腔圆地学舌:圣天子——万寿。
引得殿内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低笑。
突厥部落首领躬身献上雪白狼崽,那幼兽不安地低鸣着。
现在的陆沉舟,基本上就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肃清朝堂这种事情,他懒得去跟文人打交道。
东都洛阳的杀戮已经说明一切。
白行简接手之后畅通无阻。
昔日的村民陈大山等人,摇身一变成了封疆大吏。
任职各道节度使,训练新兵维护稳定。
有了铁路和电话,他们的支援和信息传达更为快捷。
陆沉舟废黜了沿用四百年的府兵制。
改为征兵制。
愿意解甲归田的可以回家养老。
愿意留在军队里担任相应的职位,负责训练新兵实战。
大汉眼下的和平只是暂时。
这几年,林立在周围的四国,同样也是虎视眈眈。
见识了长安的繁华之后,他们便生出了别样的算计。
北魏、西晋两国屡派使者前来邀盟。
但是都被陆沉舟身体不适为由拒绝。
在他的眼里,没有联盟,只有统一。
半隐退的他也不是整天沉溺于温柔乡中。
居安思危,以待天时。
最关键的是,曹淑这些年身子不适,病情越来越重。
杨思思告诉他,可能不久于人世。
哪怕他纵横沙场,看惯了生离死别,也无法接受这个情况。
虽然很多年前,就让杨思思的太医院,学习后世的医疗经验。
每个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
这也是陆沉舟最为担心的一环。
可固有的思维很难被打破。
经过这几年太医院的发展。
对于一些小病都能应对自如。
一旦遇到有关身体机能的大病,还是有些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