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长安第一届会议(第2页)
“墨守成规,终成冢中枯骨。”
“唯眼看寰宇,海纳百川,方有生路。”
殿内死寂,落针可闻。
有些人的脑海甚至描绘了末日图景。
“你们之前没见过火车,也无法想象还有这样的东西。”
“但是现在你们见到了!”
他自顾自地说道。
咬文嚼字真吉尔难受。
“这就是科技带来的力量。”
“为什么大明对突厥屡战屡败。”
“是我们不够强吗?还是刀不够利?”
“归于根本,就是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作为妇联代表的王云裳。
细细思考了一番,随后表态。
“我同意。”
“大虞亡国就是因为落后。”
王云裳看向了诸位代表,沉声说道。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上苍。”
“两年蝗灾,十四年旱灾,一年涝灾。”
“若非那些巧夺天工之物,如何有今日之长安。”
“你我这辈,怕终成白骨。”
一席话落毕,大殿陷入几斤。
“长安是民主之城。”
“按照规定,少数服从多数,各部门表态吧。”
“反对者多,此事就此作罢。”
陆沉舟不是闲得蛋疼开会。
简而言之。
开会是为了让决策更明智。
更可行,更能被接受。
民主会议是为了让决策权力,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
确保政志体系的公平,正义与长久稳定。
各代表依次投票。
由常公这位百岁老人公布票数。
“反对者,三十五票。”
“赞成者,三十七票。”
“弃权者,二十六票。”
结果显然易见,此政策顺利通过。
对于这个结果。
各大代表虽然有些反对,但也是心服口服。
毕竟这是民主的会议,少数服从多数。
这可不是陆沉舟搞黑幕。
全场的代表就王云裳是他的人。
随后就是各大代表集思广益,对长安未来发展的建议。
社会是多元化的。
利益和观点各不相同。
社会矛盾和分歧都是客观存在。
民主会议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渠道。
让不同的利益和观点得以表达、辩论甚至交锋。
通过协商、妥协达成共识的过程。
有助于整合社会分歧。
减少暴力冲突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其中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贾三把有用建议记录在案。
四个小时的会议,落下帷幕。
人民镇府外。
庆阳日报的记者早就在此等候。
“常代表,打扰一下。”
“请问您老对这一次的民主会议有什么想法?”
常公也看过庆阳日报,真是他们的“老”粉丝。
“你们这是?”
“我们是负责采访的记者。”
“会把您的一言一行整理之后,登报的。”
老爷子有所了解,随即清了清嗓子。
“我很感谢,陆将军能邀请老叟参加此次会议。”
“对于此次会议,我有几个想法.....”
庆阳日报的记者又采访了几位代表。
第二天的日报上就出现了他们的声音。
各地百姓也清楚地了解到了。
什么是民主会议。
陆沉舟是真把人民万岁的理念,奉行到了极致。
在往常,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哪有资格在朝会上说话。
与此同时。
城东学宫,明伦堂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城中世家子弟的学堂。
气氛却是另一种剑拔弩张的炽热。
高悬的“明德至善”牌匾下。
一群身着儒衫,头戴方巾的学子正围聚一堂。
激辩之声几乎要掀翻沉重的屋瓦。
“荒谬!滑天下之大稽!”
一个面皮白净,神情倨傲的青年学子猛地站起。
他是学政大人的得意门生,赵文博。
他挥舞着手中的日报,愤恨地说道。
“奇技淫巧,以疑众心。”
“陆沉舟,不思圣贤之道,不究经义文章。”
“却整日沉迷于这等机括巧器。”
“此风若长,天下士子皆效其行,弃本逐末,攀比机巧。”
“我煌煌千年的耕读传家,礼义廉耻之根本。”
“岂不毁于一旦!”
他声音高亢,带着一种卫道士般的悲愤。
引来周围不少同样衣着光鲜的学子点头附和。
“赵兄此言差矣。”
另一个身材敦实,面色黝黑的学子孙文忠,霍然起身。
他嗓门洪亮,毫不示弱地反驳。
“何谓本?何谓末?”
“陆将军所造之物,解民倒悬,活人性命,此乃大仁大义。”
“岂能以奇技淫巧四字,轻飘飘地抹杀。”
他环视四周,目光灼灼。
“难道我等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坐视百姓冻毙于风雪?”
“而空谈什么礼义根本吗?”
“若民生凋敝至此,那根本,又在何处生根?”
“强词夺理!”
赵文博脸色涨红,厉声斥道。
“仁义在教化人心,在正本清源。”
“此举不过诱惑人心,使人只知逐利。”
“忘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长此以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国将不国。”
“教化?人心?”
孙文忠毫不退缩,声音反而更高。
“教化若不能让人吃饱穿暖,便是空中楼阁。”
“赵兄饱食终日,锦衣玉裘,自然不知寒士饥寒。”
“陆将军以巧技活人无数。”
“我看这巧字,比某些人空谈的道,更近圣贤之心。”
他一步踏前,气势逼人。
“你只看到机巧,却看不到这机巧背后。”
“使多少贫苦人身上不再饥饿!”
“是多少母亲不用再断手卖肉换那三斤糙米!”
明伦堂内顿时炸开了锅。
支持赵文博的学子纷纷指责孙文忠。
粗鄙、功利、离经叛道。
而一些出身贫寒的学子,则激动地为他叫好声援。
唾沫横飞,引经据典。
争执声浪几乎要冲破学宫那厚重的屋顶。
两人争执得不可开交,最后甚至闹到了将军府。
陆沉舟只用了一句话,让所有人偃旗息鼓。
还大明呢!
大明都他吗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