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供认不讳(第2页)
傅乐言道:“不是。”
他轻吐一口气,破釜沉舟般沉声道:
“是太后指使我做的,这所有的事情我皆是奉命而为。”
肃王挑了挑眉梢,莫向北则沉下来眼眸。
看来傅伯文这话里还有一层只有傅家人能听懂的意思。
傅家做出决断了。
弃傅乐言保傅家。
弃太后保圣上。
京都城的天要变了。
莫向北用了两日的时间,详细记录了傅乐言的“罪行”,包括他在狱中是如何指使人在京都城中行凶,又是如何将张环清绑到京郊院子中的。
傅乐言供出了傅家几个与他里应外合的人。
“太后阻拦女官之事不成,这才命我暗中伺机对入了殿试的女官下手,逼她们知难而退。”
“太后允诺,我若做成此事,便将我从牢中救出,恢复官职,免除责罚。”
“所以我才趁探监送衣食的空当,命令手下去做了这些事。”
他是如何瞒过狱卒的耳目命令的手下,那些手下又是如何不留痕迹,神出鬼没地做了那些鬼魅之事的,并不重要。
莫向北也完全没有继续追问其中的细节。
就目前而言,只“太后指使”这四个字就够了。
他直接带着供状入了京兆府,京兆尹与另外两个统领商议后,便开堂审理此案。
实在是这怪事闹得人心惶惶,百姓都不敢出家门了,必须得公开部分案情以安民心。
过个好年。
所以,公堂上京兆尹隐去了“太后指使”这几个字,只审傅乐言及其供出的几名手下,是否里应外合,为阻挠“女官上任”,这才策划了这种种“歹事”。
傅乐言一一应下。
甚至顺嘴提了吴敏敏。
她会于大殿上刺杀长公主,也是他之前暗中教唆的。
诓骗她一年前的马匪之事是长公主所为,引诱她入朝堂为父兄报仇。
这是莫向北“审”他时,特地交代的案情。
傅乐言心知肚明,这一连串的事,不过就是为了这一件事搭的戏台。
直接放皇榜解释没有人会信的,必须得闹大,再闹得“百转千回”,好不容易查出真相,这才能一举逆转风评。
但他其实不提这茬,父亲让他认罪,让他拉太后下马,替傅家向圣上和叶相递上投名状,可没让他为长公主效忠。
他说这句,只是为了曾在牢中见过的那个少女。
两人都是重罪,都有被暗杀的风险,所以都得关在肃王的眼皮子底下。
牢房隔着一堵墙,少女睡前会跟他嘟哝,自己在牢房外的母亲和妹妹,偶尔还与他讨论如何能不喝孟婆汤,这样砍头转世后,还能寻到回家的路。
他已经无家可归了。
但少女还有家。
所以他想借着这机会试试,能不能帮她寻条回家的路。
案件供认不讳。
京兆尹扔下斩签,判他来日问斩。
傅乐言垂下眼眸,磕头叩谢。
前来围观的百姓,当场就炸开了锅。
次日,朝堂上,弹劾太后的折子便摞到了一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