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污蔑
随着太后的声音,几个人影在宫人的引领下,步入大殿中。
林若初抬眸看去,有熟悉的傅乐言,也有眼熟的裴副官和陌生的王家家主。
来的这位裴家军副官并非是裴青的副官,而是与跟在裴元身边的副官,只是山火发生时,他被裴元留在了粮队中,没随裴元一起去灭火,因此留了条命。
林若初原以为他随那一万五裴家军留在十三郡了,没想到竟是随裴青回来了。
至于王家家主——是个四十余岁的精瘦男人,蓄着山羊胡,脸上挂着和善笑容,轻眯的眼底却泛着精光,圆滑中带着锋利,看着就不好对付。
林若初想自己端了王家在整个南郡城的商铺,给连家撕了条口子出来,必然是彻底得罪了王家。
这所谓王家家主特地前来与赵太后合谋钉死她,也完全“情有可原”。
林若初冲傅乐言略一作揖,道:“傅大人,太后不知受何人蒙蔽,对我有颇多误会,幸得傅大人及时赶来,还请傅大人向太后言明,我随运粮队北去的这半年可有任何失职之举。”
傅乐言瞥她一眼,不动声色地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们傅家自大周开国以来,便是圣人散播于天下的耳目,辅佐君主的暗箭。
谁龙袍加身,他们就听命于谁。
龙椅上那位让做什么便做什么,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傅乐言从出生起就知道自己的使命。
但今日太后不顾傅家代代传承的使命,就为了拔除林若初这一枚小棋子,将他推到所有人的目光下。
傅乐言忽然就产生了一丝怀疑——现在龙椅上的这位,真的值得他们傅家人前赴后继的去保吗?
但这想法只在脑海中匆匆闪过,便消失不见。
眼下实在没有过多思考的时间。
太后将他架到这里,他是无路可退的,只能将先前在议事殿与众公侯说过的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重复一遍。
擅离职守、一意孤行这些事他曾在送回京都城的军报中提过,都是老生常谈,朝中老奸巨猾的臣子们听着,没一人做出反应。
他傅乐言就算说破了嘴皮子,这林若初就算真的样样都占,躺在运粮队的马车上游手好闲地到了南郡,结果都是粮食安安稳稳地一个不落地运到了。
“擅离职守”还是保车队行路安稳、一路无虞,那是林若初的本事呀?
那不比忙前忙后还把事儿给办砸了的那些巡检使好多了吗?
“玩忽职守”是空口白牙张嘴就能扯的罪证。
粮食安稳运到,助林家军签下保边境十年太平的合约,那可是实打实的功绩。
所以朝中官员们听着傅乐言列举的罪证不仅没有任何反应,反而在心中颇有微词,觉得他这监军当得实在斤斤计较,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不堪大任。
傅乐言当然知道自己这些话无关痛痒。
本来就是些放到民间让百姓去传的“小事”,能攀诬林家一二都算不错了,太后非要拿到朝堂上来议……
傅乐言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又继续将话头引到南郡城王家店铺上面:
“林若初在南郡城内一度行迹鬼祟,借夺舍鬼的谣言,封了王家在南郡城的所有店铺,且之后半月之内,连家便将城内店铺悉数侵占,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林大人与商贾暗中勾结,皆谣言暗中敛财,行不轨之事。”
其实他说的这些都只是推断,没有任何证据。
但将话头挑到王家身上,他就不用继续在前面冲锋陷阵了。
毕竟提出怀疑就是他身为监军的职责,就算所提罪证是空穴来风也无人能够指摘。
而损失了一城收益,随后还有可能要损失整个十三郡的王家,对林若初的恨意是实打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