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新政风波
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政风波
退朝后,霍晗柳留下几位心腹大臣。
“南方虽平,北狄未灭,朝中仍需警惕。加强京城戒备,尤其是皇上的安全。”
李岩担忧道,“太后,闻将军何时回京?”
“待北狄平定后,三日后开科取士,选拔寒门子弟,充实朝堂。”
夜深人静,霍晗柳来到太子的寝宫。
七岁的孩子蜷缩在床上,眼角还挂着泪珠。
“稷儿不怕,母后在这里。”
“母后……儿臣梦见您不要我了……”
“傻孩子,母后怎么会不要你?”
安抚太子睡下,霍晗柳疲惫地回到寝宫。
她取出闻鸿轩送的暖玉,贴在脸颊伤处,丝丝暖意沁入心脾。
“闻鸿轩,你现在到哪里了……”
春闱将至,长安城内车马如流。
“主儿,礼部呈上的名录。”赵垣捧着一卷竹简匆匆走来。
霍晗柳展开一看,眉头渐渐蹙起。
三百余名应试者中,世家子弟占了七成,寒门学子不足百人。
“怎么回事?本宫不是下诏鼓励寒门应试吗?”
“奴婢听闻,各地世家派人把守要道,拦截寒门举子,甚至有人被打伤……”
“好大的胆子!”
“太后,世家势力盘根错节,若强行镇压,恐怕……”
“恐怕什么?他们敢抗旨不遵,本宫就敢摘他们的脑袋!你即刻派禁军沿官道巡查,护送寒门举子入京。另,在贡院外设点登记,凡被世家阻拦者,本宫亲自接见!”
赵垣领命而去。
霍晗柳转身看向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折,随手翻开几本,尽是世家大臣对新政的“劝谏”——有的委婉,有的直白,核心意思却都一样,科举取士有违祖制,应当以门第举荐为主。
“祖制?他们口中的祖制,不过是维护世家特权的遮羞布罢了!”
次日早朝,霍晗柳刚提出增设寒门举子名额,郑国公郑铎便出列反对。
“太后明鉴,治国之道在于稳定。寒门学子虽不乏才俊,但毕竟阅历浅薄,骤然授以高位,恐难服众啊!”
“哦?”霍晗柳挑眉,“那依郑国公之见,该如何选才?”
郑铎捋须道,“老臣以为,当以世家子弟为主,寒门为辅。如此既可广纳贤才,又不失稳妥。”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殿中一片沉默。
良久,一位年轻官员出列,“臣以为,选才当唯才是举,不论出身。昔日商君变法,不也是打破世卿世禄之制吗?”
此人名叫陆明,是去年通过制举入仕的寒门子弟。
“陆爱卿所言极是。”
郑铎脸色一沉,“陆大人年轻气盛,不知轻重。治国若只论才不论德,岂非本末倒置?”
“德?郑国公所谓的德,就是派人殴打寒门举子,阻挠朝廷取士?”
“太后明鉴,此事老臣绝不知情!”
“是吗?”霍晗柳从袖中抽出一份密报,“这是赵垣查获的证据,郑国公府的家丁在洛阳官道拦截三名寒门举子,致一人重伤。郑国公还要狡辩吗?”
郑铎扑通跪地,“老臣管教不严,罪该万死!”
“郑国公年事已高,即日起回府闭门思过,无诏不得入朝!”
退朝后,霍晗柳留下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