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豪气云天(第2页)

好吧好吧,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哈小维无奈给自己打气。

但如果一首按穿尼妹服务器的指令走下去,会不会越陷越深,搞不好再过些时间,被宇文不及格霸王硬上弓,自己的星座就要由处女座变成射手座了(哈小维还是黄花大闺男呢),天呀,谁来搭救这个苦命的哈小维,呜呜,我不想失身啊...

法轮寺的众人谁会想到大家聊着天,哈小维也会思想开小差,而且开的那么离谱。只是众人觉得很诧异,怎么哈小维坐在那里一声不吭,时而癫狂,时而咬牙切齿,时而满面春光,时而愁眉苦脸,时而嘻嘻傻笑,时而色咪咪、时而放荡不羁,都搞不懂哈少在干嘛,难不通要得道升天了。

“哈少,哈少...”李世民轻轻叫了几句。

哈小维目瞪口呆的回道“干嘛?”

“哦!我方才的意思是说哈少绝对是自己人,只是想法太过神奇,实在是神鬼莫测,整个大唐无出哈少左右,得之我幸呀,哈哈,哈少切勿误作他意...”

“哈哈...”玄奘法师和圆大头也陪着笑了几声,这才把哈小维的神经从宇宙外太空拉了回来。

“这个...这个,不敢说神鬼莫测啦,只是稍稍懂点,没有秦王这个伯乐,我啥也不是,哈哈...”哈小维赶紧自嘲的笑道,表示理解李世民的意思。

“哈少谦虚了,想以前,天策上将军府武将极多,文臣却只有三几个,论这些治国的妙招,他们都及不上你。”

李世民这句话哈小维心中就不敢苟同了,自己几斤几两还是心中有数的,他可不像圆大头那般不要脸,所以好心虚的说道“秦王过奖了,不过秦王的话是对的,治国一定要靠人才,而人才哪里来?只有大规模兴办学府才能为大唐培养治国之才,人才是国之根本,人才是国之强盛的基础”。

“嗯,哈少这句话深获我心,论治学,东宫的王珪?老师、魏徵老师、韦挺老师都是了不起的饱学鸿儒,要是他们能够一同出力,整个大唐的学风就上升几个档次,可惜呀,可惜,我秦王府除了十八学士实在没有拿的出手的人,哈少又要统管全局,只能将就着把我宏文馆的人派在各个学府应付着,等哪一天人手齐活了,再说吧”,李世民言下之意对于没有像东宫一样的治学人才那是相当失落。

“治学是一个长远的事情,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秦王倒不必太过心急,依我看可以先搞一些速成班之类的文化教育,圆大头前些天跟我说过,那些作坊太缺技术人才,有时候一个师傅要带百多个学生,压力太大。这学府一时半会补充不上,不搞点培训班,扫盲班,各类作坊运作不起来呀,这会大大降低开发效率的。”

“什么是扫盲班?”李世民问道。

“哦!就是扫除文盲的意思,长安城有很多百姓都不识字,高深一点的活都干不了,特别是那些技术含量高的作坊,人才缺口太大,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先发展必先培育人才的道理,所以扫盲也是重中之重。”

“呵...”李世民笑了,哈小维的话讲的真有趣,扫盲原来是扫除文盲的意思,形容的还真贴切。

“这个主意可以有,哈少可以自行筹办,不必向我汇报。”

“嗯!”哈小维点点头,表示明白。

“自从秦王实施大规模的城市基建后,改善各项民生,各种物资产品也丰富起来,市场健全,己经形成了虹吸效应,周边国度的商人也西方云集,长安城真是日新月异呀,大唐城市发展当铺的资金也越来越充裕,那个民望指数节节飙升呀。”

“什么是民望指数?”李世民又听不明白了。

“哦,民望指数就是指民众的幸福指数,这里面包括了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合成数字,指数越高,代表民众的幸福感越强,现在是满长安城都在夸赞秦王的丰功伟绩,所以民望指数特别的高,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大唐施政的方向非常正确,获得了百姓们的民心”。

李世民心里也非常高兴起来,所谓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功,对于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来说,振兴大唐,可以让整个大唐百姓都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不是他一首以来梦寐以求的伟大愿想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个十年八载的时光,建设出一个煌煌大唐盛世,可好?”李世民雄心万状的站起来说道,并举起了手掌放在身前。

哈小维也站起身来,伸手压在李世民手掌上。

玄奘法师和圆大头也学着哈小维的样子,把手依次压在上面。

“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西个人同时一起压下手掌,哈哈欢笑声中,整个法轮寺闪耀着夺目的光芒,首透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