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工部众议
竖晨,工部衙门里,大唐皇帝李渊亲自带着中枢宰辅的几个宰相们到工部衙门里商议这个洛长高速马路的工程。+l!u′o·q!i-u/y!d!.*c^o+m+ 工部衙门历史性的有皇帝莅临,破天荒的事,可把工部的官员们忙坏了,张灯结彩的布置,里里外外打扫了个遍,什么旮旯角的安全死角全方位清查个遍,忙到这些工部官吏们虚脱才算放心。
众议由工部尚书马毗主持,这个工部尚书原本是尚书省的尚书左丞?,本不该做工部尚书,只不过是工部尚书缺额,便由这个尚书左丞兼任了,此人是个食古不化的老学究,根本不懂工部的事情,让他做这个工部尚书原本也只是做个样子,真正主持工部日常工作的是工部左侍郎何从义。
唐皇李渊和众宰辅落座后,工部众议正式在工部大堂衙门开始。
“咳咳...”工部尚书马毗尴尬的打两声咳嗽做为开场,这衙门里上有大唐皇帝李渊和中枢宰辅,下有一众工部官员,把这个工部尚书马毗搞的是份外紧张,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工部尚书马毗咳了有半柱香功夫也没咳出个屁来。
裴寂皱了皱眉,跟李渊耳语了几句,站起身来说道“今天陛下亲临工部衙门,便是让诸公议一议秦王提出的修建这个洛长高速马路的事情,所议之事昨日己告知诸位,想必诸公己经深思熟虑,请诸公不必拘谨,畅所欲言”。
工部尚书马毗这才从紧张中缓解过来,跟着裴寂的话说道“诸公不必拘谨,畅所欲言,畅所欲言,哈哈...”
裴寂不怒自威的扫了一眼马毗,马毗立刻低垂着头不敢再说了。
底下的一众工部官员们顿时叽叽喳喳的议论开来,有工程做自然是好事,可这好事到底好在哪里,这些工部官员们心中可没底。
“好啦,先不要叽叽喳喳嘛,有什么意见就讲出来”,裴寂见到工部衙门闹哄哄的许久,也没人起来发个声,便再次对着众工部官员发问道。′精~武_暁?税-惘? -唔¨错+内′容!
“咳咳...”工部尚书马毗见到自己如果再不出声,他这个工部尚书也不要做了,回家养老去吧,便起来对着唐皇李渊和各中枢宰辅行了个礼,跟着又对着另一边的秦王李世民也同样行了个礼才说道“大唐初立,民生凋零,本应该体恤民生,以黄老之法无为而治为妥,此上乎天理,下乎民情,让大唐子民休养生息,是为立国立本之道,不可过多耗费国库和民力,前朝的前车之鉴不远,应该慎之又慎呀!臣以为似不宜开发这个洛长高速马路为妥当”。
工部尚书马毗说完,不经意的看了一眼裴寂,裴寂微微点了点头。
“对对对”,底下的一众工部官员们纷纷表示认同,“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一动不如一静”。
“马尚书所言极是,民力岂可轻动”。
“前朝不体恤民力,二世而亡,究其根本就是折腾百姓”。
“刘大人说的对,隋炀帝修筑运河让民不聊生,我大唐岂可重蹈覆辙,这洛长高速马路万万不可行也”。
“如此劳民伤财,且不说我大唐国库空虚,就算是国库充盈,那也会被坐吃山空,此乃祸国之计,臣请陛下慎之”。
“张大人此言甚是,如此祸国之言,乱国之事,应当交有司衙门重罪治之”。
于是乎,整个工部衙门一片反对之声。
“什么是黄老之学?工部岂可无为而治?还要重罪治之”,李世民站了起来,“马尚书不愧是博学的鸿儒,精通此道,不但可以用以治国,还能用以做工程”。
工部尚书马毗立马就尴尬了,这李世民曾经是尚书省的尚书令,是他的顶头上司中的顶头上司,这一句不像是赞美他的词语,听的他是汗流浃背,无所适从。
“哦!秦王有何话说,尽可明言”,见到工部尚书马毗被问住了,裴寂发问道。¨搜.餿′暁^税′罔^ +更¨歆?罪¨快?
“裴相,本王有一句话想问问马尚书?”
“秦王请讲”。
“马尚书,你可知这都城长安的粮食是从何转运而来?有多少的损耗?要多少的运力?一般可供长安城多久的食用储备?”
“这...”工部尚书马毗顿时哑口无言了,他确实不知。
“回秦王,可否由属下代答”,工部左侍郎何从义从旁站起来说道,他见到马尚书不能回答,觉得在陛下面前如果工部无人能回答可能会坏了大事,便硬着头皮起来替马毗解围道。
“既然马尚书说不出来,那就由工部左侍郎何大人代劳吧”,李世民说道。
“喏”,工部左侍郎何从义恭敬的抱拳行礼后才回答道“长安的粮食原先是由关中平原供应,只是大唐兴盛,人口日益增多,关中平原己经不能负荷,粮食多由江南之地转运,经水路由洛阳而至,再长途跋涉后由山路转运长安”。
“嗯,说的很好,那从洛阳到长安为何不走水路?”
“回秦王,黄河的河道不经长安,泾河渭水无法从洛阳修水路到长安,所以只能靠路运,如果硬要开凿,翻山越岭不说,引水济渠,恐百年也未必贯通”。(穿越小说虚构剧情,读者对此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