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寒夜惊梦(第2页)

“听瞻埆说,前几日滕王宴请诸王,席间有人嘀咕,说太子未尝经战阵,将来如何服众。”赵惠妃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的惋惜,“若太子此次能亲率大军擒了也先,这话还有人敢说吗?”

“啪”的一声,朱高炽猛地坐直了身子,锦被从肩头滑落,露出圆滚滚的肚皮。永乐爷当年亲手为朱瞻基披甲的画面突然撞进脑海——那时皇孙才十多岁,穿着小小的铠甲,却站得笔直,永乐爷拍着他的肩膀说:“孙儿当为大明万里长城。”他又想起去年皇家校场,朱瞻基一箭射中百步外的红心,将士们山呼“太子千岁”的声浪,震得校场的旗帜都在发抖。

赵惠妃的话像一根细针,猝不及防刺破了他心底那层“父爱泛滥”的顾虑。是啊,太子需要的哪里是温室?是战功铸就的威望!只有让他指挥千军万马踏平蒙古铁骑,才能在兄弟间、朝堂上树立起无人撼动的权威。再说,太子只需坐镇中军指挥,又不用带头冲锋陷阵,想来不会有大碍。

至于功高盖主?朱高炽反倒觉得好笑。他这辈子操劳够了,若朱瞻基真能撑起江山,自己乐得带着赵妤躲进御花园,每日听曲赏花,岂不快活?

赵惠妃见皇帝眼中的犹豫渐渐散去,悄悄松了口气。她比谁都清楚,自己比皇帝小了近三十岁,如今老皇帝已五十八岁,同房时都喘得像风箱,怕是没多少日子了。自己膝下还有幼子瞻埆,若不趁此时给太子送上这份天大的人情,将来新帝登基,她们母子哪还有安稳日子过?推荐太子出征,看似为皇帝分忧,实则是为自己和儿子铺就后路。

“陛下觉得臣妾说得在理吗?”赵惠妃仰头望着他,眼中满是期待。

朱高炽望着帐顶的金龙,沉吟片刻,突然拍了下大腿:“好!就这么办!”他掀开被子就要起身,“传朕旨意,明日早朝,议太子监军北伐!”

赵惠妃连忙按住他:“夜深了,陛下龙体要紧,明日再议也不迟。”她重新为皇帝盖好锦被,指尖轻轻滑过他的脸颊,“太子若能立下这泼天战功,将来必是一代贤君,陛下也能安心享清福了。”

朱高炽被她说得心头火热,先前的噩梦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他望着赵妤含笑的眉眼,突然觉得浑身的疲惫都散了,只盼着天快点亮,好将这个决定昭告天下。

夜风吹过暖阁的窗缝,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帐内的暖意。赵惠妃依偎在皇帝身边,听着他渐渐平稳的呼吸,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意——这场深夜的枕边语,终将改变大明的走向。

次日清晨,坤宁宫的铜鹤在残雪中昂首,檐角的冰棱折射着微光。朱高炽踏着尚未扫尽的雪粒走进殿内时,皇后张妍正对着《皇舆全图》出神,案上的参茶还冒着热气。听完皇帝的提议,她手中的青花茶盏轻轻一颤,茶水在盏沿晃出细碎的涟漪,随即却稳稳按住,抬头道:“陛下主意已定?”

朱高炽点头,目光落在地图上标注的漠北草原。张妍缓步走到图前,指尖点在哈拉和林的位置:“让瞻基去也好,但有一条——”她回头时,凤目里透着不容置疑的锐利,“绝不能学他祖父亲冲阵前!当年白沟河之战,若不是丘福拼死护驾……先帝怕是要遭不测。”

皇帝心头一凛,想起永乐爷征战时的惊险,重重点头:“皇后放心,朕只让他坐镇中军,调度全局。”

十二月初一的早朝,奉天殿的瑬金铜缸积着薄雪,檐外雪花簌簌飘落。朱高炽扶着龙椅扶手站起,肥胖的身躯让楠木座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声音却透过殿内的寂静传向

阶下:“传朕旨意——”

“明年正月,命太子朱瞻基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十五万精锐北征!”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屏息的群臣,“淮军两万为先锋,京营十万为中军,边关抽调三万后勤兵。务必犁庭扫穴,为大同百姓报仇!”

殿外的风雪似乎都停了片刻,随即响起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震得梁上的积雪簌簌落下。

哈拉和林的金顶大帐内,也先正用银刀割着烤羊腿,油汁顺着刀身滴在狐皮地毯上。密探跪在毡毯上,用蒙古语飞快禀报:“汉人太子叫朱瞻基,生得俊朗,听说爱画花鸟,还写得一手好字。”

“呵——”也先突然放声大笑,将啃剩的羊骨扔在火盆里,火星溅起半尺高,“永乐皇帝的好圣孙?我倒要看看,是他的画笔厉害,还是我的马刀厉害!”

阿失帖木儿猛地拍案,脸上的枪伤疤痕因激动而泛红。他抢过话头,用刀尖挑起一块肥羊肉,眼神里带着淫邪的光:“父汗,把那太子生擒来!我听说汉女娇贵,汉男的种想必更嫩,让他给妹妹胡格生孩子,将来草原上都是汉人的龙种!”

帐内响起一阵粗野的哄笑,唯有长子博罗纳哈勒皱着眉,手指敲击着镶宝石的箭囊。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笑声戛然而止:“龙种?若妹妹的孩子是汉家龙种,那父汗就是汉家皇帝的外祖父……”他顿了顿,指尖在箭囊上的绿松石轻轻一点,“到那时,我们何止是草原的汗?”

也先捏着银刀的手猛地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帐外的风雪拍打着毡帘,猎猎作响,仿佛在应和着这潜藏野心的对话。他望着两个儿子,忽然将银刀插在烤羊上,刀尖深深扎进木盘:“开春后,让汉人看看,是画笔能描出江山,还是马刀能劈出天下!”

此时的大明京师,朱瞻基正在东宫查看火器营的图纸。听闻父皇的旨意,他推开窗,望着漫天飞雪,手中的狼毫笔在《秋塘芦雁图》上顿住——墨迹在宣纸上晕开,恰似北疆将起的烽火。